论著选载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这是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中最新的一本,是作者长期教学和研究的结晶,包含了不少独到的心得和见解,值得一读。

《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

陈振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史学和西方经济史学也很有造诣和贡献,《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汇集了这方面的重要成果。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术论文集》

江西师范大学是历史悠久名师荟萃的大学,也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阵地之一。该论文集汇集了该校建校以来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这是已故著名史学家傅衣凌先生的经济史讲稿,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先生对明清和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特点的认识,包含了许多深刻而精到的见解。

《秦汉商品经济研究》

知名秦汉史专家黄今言先生的新著,在丰富扎实的史料和深入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展示了我国秦汉时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貌,是该研究领域中迄今最有份量的一部专著。

《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1900—1950)》

这是一项充满思想火花和创新思维的研究,作者认为.近代江南地区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始终在向前发展混合形态,传统经济部门中已萌发出许多现代因子,有的还直接过渡成为现代经济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是学界研究较多的重大课题,作者从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社会与生态环境的互动等新的视角对它进行了系统的开创性的探索。

《中日古代城市研究》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开展一项关于中日城市发展史的合作研究。本文集是此项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主要是对中日两国城市史研究所涉重要领域和问题的总结回顾。

《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

本书是比较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它把封建社会分为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把资本主义分为原生型的资本主义和非原生型的资本主义,并以此对中外资本主义起源作出新的解释。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本书着重研究1400-1800年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涉及面广。包括国家形成与制度、社会状况与抗争,对革命的诠释等。作者斌避免用西方社会科学关于历史变动的分析和动力概念,而采用严格的、平稳的比较史学方法。

《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

“银两”、“银元” ,在中国货币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成为史界关注的热点。但,白银是在何时、怎样、为什么成为货币的?

《中国食物》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食物的引入入胜的历史学和人种学著作。作者从上古史入手,展示了食物如何从一开始就在中国的官府政策、宗教仪式和身体营卫诸方面占据着中心位置,然后顺着时间线索把笔触一直伸向当代中国,描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多样性。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本书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

《聂宝璋集》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聂宝璋先生的论文集,分为洋行篇、买办篇、航运篇、编外篇,收入文章十五篇,包括:1870年至1895年在华洋行势力的扩张、论洋行买办的本质特征、轮船的引进与中国现代化等。

《张国辉集》

本书是张国辉先生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50余年的心血集结,重点围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运营活动的状况,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半殖民地的买办特色,以及艰辛困顿的发展历程。

《陈翰笙集》

陈翰笙先生是一位从事学术研究近80年的学者。文集选取了他各阶段有代表性的文章21篇,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独立后印度土地问题的讨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分析的论述,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论述,关于海外华工的形成发展历史等。

《汪敬虞集》

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汪敬虞先生的学术论文,内容广泛,集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汪敬虞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理论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宁可史学论集》

本书汇集了宁可先生52年来研究成果中的精华部分,包括46篇已刊和未刊的论文。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有关史学的问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

本书对中国地主经济的封建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与西周封建论相联系的关于中国封建经济体制的理论,对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的过渡,封建地主经济的特点及其在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作了理论概括。

《明代粮长制度》

粮长制度是明代田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明代的里甲制度有密切联系。本书系统论述了这个制度的产生、演变和破坏过程,并分析了粮长的职务、特权和经济掠夺方式,阐明了粮长制度和里甲制度的关系及对人民的祸害。

《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

从由耶稣会士的宗教精神支撑的汉字研究的雏形,到十九世纪学院式汉学的建立;从二十世纪初涌现的一批对今天的学者仍有深刻影响的汉学大家,到二战后美国汉学的厚积薄发式的后来居上和欧洲在先进史学带动下的汉学的反思与再升华,西方汉学留下了一条漫长而充满了生命力的发展轨迹,这也正是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