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官僚化现象,1878-1893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八篇
总结
总结织布局近十五年历史[133],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彭汝琮建议创办企业到1879年底,至彭撤换为止。在这一年多,虽设立基本架构,但由于在厂址选购犯下错误,再加上在招股工作一筹莫展,进度极为缓慢。
第二阶段,是1880年至1887年的7年间,先后由郑观应、盛宣怀等人担任会办,负责公司实际工作,同时由龚氏兄弟充任官僚代表,官商势力均半。这段时期的特点如下:
其一;长期存在着官僚派与实业派争端,且常发生亏空。
其二;资金主要来自商股,官方只在行政上作出干预,未为企业直接提供资金。
其三;筹备工作缓慢,且出现策略性的错误投资。期间因资金不足,一直未能开机生产。期间李鸿章为企业争取税务优惠和十年的专利。
第三阶段,由1887年改组至1893年10月厂方意外焚毁的五年。这阶段一改过往依赖商股的原则,由官僚出资等途径注入资金,此举令市场对企业增加了信心,其后不少企业亦相继效法,解决了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即陈锦江所说的官督商办企业逐渐过度的官僚化的现象。[134]
在早期工业化过程,新式企业有集资的困难,织布局也不例外。直到1887年改组后,问题才得以解决。但是,问题的症结是否在于市场的资本匮乏,还是企业集资能力不足呢?以织布局为例,因受到官督商办模式限制,长期都以官僚派系担任公司的管理层作为李鸿章代表,而他们对于商务认识不深,作风保守,经常出现滥权、亏空、致使权责不清。当时的企业普遍又缺乏规范的会计和审计管理(Accounting and Audit Control)制度,[135]加上官僚企业的信誉低落,自然无法吸引资金。
其实,投资者选择投资工具时,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外围因素,例如投资环境、产权保障、营商环境等基本因素。二是内部因素,即包括企业信誉、前景、投资回报。试问像织布局这一类官僚习气极重机构的管理作风,又如何为企业建立信誉,给予投资者足够信心?笔者认为这似乎才是新式企业集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论者以晚清各官督商办企业遇上集资困难,认为中国缺乏资金投资于新式企业,实乃本末倒置的说法。外围因素方面,据郝廷平、聂宝璋汪敬虞各自对买办阶层的研究,发现自1842年至1894年间,买办商人已累积大量财富,市场上充斥着一定数量的资金可供融资。[136]
内部因素方面,官僚派系于新兴企业中的权力过大,往往发生滥权现象,更甚是官督商办企业存在国有化风险,[137]商人即使拥有股权,但在过度的官僚化现象下,核心决策权掌握在官僚代表手中,股东没有投票权、决策权,自难以吸引大量的潜在投资者。
总言之,织布局经长期筹备才能开机,且管理及经营上诸多不是,直到政府干预下才有所前进,李鸿章对困局感到无奈,乃大量注资,令企业进一步官僚化,籍以推动企业发展,虽然官僚力量使企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官僚派系对经商认识不足,因而错失了诸多机会,最后更赔上了整间企业。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没有强大的官僚力量,在那个时代环境,确实很难顺利建立新式企业,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然而,官僚的过度参予,又令到企业的发展加上很大的局限。若然中国像日本政府在企业上轨道之际就卖予商人,中国新式企业的发展可能会很不一样。事实上,中国的改革者不像日本般权力集中,全国上下全心全意推行现代化改革,中国的改革者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处境先于行业的整理利益,自然没能产生日本主事者的宏观视野。织布局所遇的问题,或许是整个近代工业企业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附表一:1867-1885年外国棉织品输华统计表(单位:1000关两)
年份 | 棉布 | 占外国货品进口总数百分比(%) | 棉纱 | 占外国货品进口总数百分比(%) |
1868 | 22,408 | 35.4 | 1,780 | 2.8 |
1870 | 22,329 | 37.6 | 1,766 | 2.6 |
1872 | 25,419 | 37.8 | 1,528 | 2.3 |
1874 | 18,286 | 28.4 | 1,969 | 3.1 |
1876 | 20,229 | 28.8 | 2,839 | 4.0 |
1878 | 16,054 | 22.7 | 2,521 | 3.6 |
1880 | 23,411 | 29.5 | 4,505 | 4.6 |
1882 | 22,739 | 29.3 | 4,505 | 5.8 |
1884 | 22,163 | 30.5 | 5,584 | 8.9 |
资料来源:节录自Hsiao Liang-li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atistics 1864-1949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 pp.38.
附图一
附图二
资料来源:据附表一制成。
附表二:1884年上海机器织布局股票分布表(按款股票)
代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股东 | 公平缫丝 | 新纸 | 沙峇 | 自来水 | 施宣 | 布股(电报) | 贵池 | 鹤峰 | 火车搪 | 牛奶 | 电灯 | 玻璃 | 长和泰 |
股票数目 | 144 | 370 | 35 | 2 | 70 | 5 | 10 | 35 | 47 | 10 | 45 | 15 | 1 |
百分比 | 18.25% | 46.89% | 4.44% | 0.25% | 8.87% | 0.63% | 1.27% | 4.44% | 5.96% | 1.27% | 5.7% | 1.9% | 0.13% |
资料来源:《盛檔;6》,「郑观应移交账册」,页75。
附图三
资料来源:据附表二制成。
附表三: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所欠外债表
借款人 | 借贷数目(规银:两) | 还款日期 |
轮船招商局 | 100,000 | 1891年4月9日 |
仁济和保险公司 | 100,000 | 1891年4月9日 |
汇丰银行 | 100,000 | 1890年12月31日 |
汇丰银行 | 50,000 | 1891年3月1日 |
怡和洋行 | 50,000 | 1891年2月3日 |
麦加利银行 | 50,000 | 1891年2月4日 |
法兰西银行 | 50,000 | 1891年2月23日 |
资料来源:《盛檔;6》,「上海机器织布局向仁济和借款凭执」,光绪十六年八月初一日(1890,9,14),页155。
附表四:1890-1895年华商各棉纺织厂概况
开车年 | 厂名 | 本厂纱机(台) | 全国累积纱机(锭) | 资本(两) | 本厂布机(台) | 全国累积纱机(台) | 备注 |
1890 | 上海机器织布局 | 35,000 | 35,000 | / | 530 | 530 | 由彭汝琮创办 |
1891 | 华新纺织布局 | 7,008 | 42,008 | 240,000 | / | 530 | 由龚照瑗创办 |
1892 | 湖北织布局 | 30,440 | 74,464 | 1040,000 | 1,000 | 1,530 | 由张之洞创办 |
1894 | 华盛纺织总厂 | 64,556 | 104,020 | 2500,000 | 750 | 1,800 | 前身为织布局 |
1894 | 裕源纱厂 | 25,000 | 129,020 | 400,000 | / | 1,800 | 盛宣怀、朱鸿度创办 |
1895 | 裕晋纱厂 | 15,000 | 154,172 | 350,000 | / | 1,800 | 创办人为黄晋荃 |
1895 | 大纯纱厂 | 20,392 | 174,564 | 400,000 | / | 1,800 | 盛宣怀、杨宗濂等人创办 |
资料来源: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页99-100;陈伟宁:《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到华盛纺织总厂–以盛宣怀为中心的个案研究》,页57。
附表五:上海机器织布局企业综合分析表
企业目标 | 抗衡外国棉纺织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
管理模式 | 官督商办,由官方主导所有的企业策略 |
人事组织 | 由官方委任官僚背景及商人背景人员担任管理层 |
竞争对手 | 外国(英国为主)入口的洋纱、洋布 |
资金来源 | 1887年前主要是公开招股方式集资,此后分别由官方直接拨款及国营机构注资 |
竞争优势 | 得到官方支持,提供税务优惠并且享有十年专利权,独占国内建厂市场 |
目标市场 | 以上海地区为主的国内市场 |
生产技术 | 由美国工程师丹科主持,引入欧美先进机器及技术 |
产品开发 | 以中国短棉花织出洋纱及洋布 |
附表六:上海机器织布局SWOT 分析表
I. 优势 (Strengths) | |
因素
1.政府提供税务优惠 2.十年的专利经营 |
启示
1.官方保护享有特权,造成寡头垄断,对企业而言,应大有可为 |
II. 劣势 (Weaknesses) | |
因素
管理方面: 1.官僚人员对经营企业缺乏认识 2.官僚派与实业派存在长期分歧 技术方面 1.错误投入生产技术 2.筹集资金能力不足 |
启示
管理方面: 1.创办企业者及管理人员末有充足的计划与准备 技术方面 2.官督商办企业的权力与分工有欠明确 3.官督商办末能为商人提供足够的信心投资 |
III. 机会 (Opportunities) | |
因素
1.市场方面:国内市场庞大,对高质及相对于土布价廉的纺织品需求殷切 2.财务方面:1887年后得到官方支持,资金充裕 |
启示
1.开机生产后生意额急速上升 2.官方资金有利于企业扩充 |
IV. 威胁 (Threats) | |
因素
1.环境方面:官员之间互相包庇,李鸿章私下容许张之洞越过十年专利另办纱厂 2.竞争方面:外国纺织品数量持续上升 |
启示
1.反映了改革运动并非中央由上而下的全国性改革,只不过是洋务派的的权力妥协 2.因专利而导致土布业末能转型及限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
附表七:上海机器织布局大事年表
年份 | 事件 |
1874-1875年 | 李鸿章上奏朝廷,提出中国应自行发展机器织布工业 |
1876年 | 李鸿章以公款10万两,计划兴建工厂,并进行实地考察 |
1878年 | 彭汝琮得到李氏支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 |
1878年 | 郑观应出任会办,太古买办卓培芳、上海绅商唐汝霖,以及候补知县长康等人为协(帮)办 |
1879年4月间 | 《申报》报导当时传出不少广东商人打算退股另起炉灶的不利消息 |
1879年7月24日 | 以32,000两购买上海虹口下海埠地区原属潘源昌的和记栈房作为基地 |
1879年底 | 郑观应请辞,并批评彭氏管理不善 |
1880年 | 李鸿章委任侯补道翰林院编修戴恒总理局务 |
1880年 | 郑观应再次入局,并请经元善协助整理财产 |
1880年10月 | 连续3日在上海《申报》刊登「上海机器织布招商局章程」,效果并不显著 |
1881年初 | 进行产品实验,英国厂方把样品寄回中国,得到正面回复 |
1882年初 | 与美机械制造商签订合同 |
1882年3月 | 取得十年专利权,限制1882-92十年内,华洋商人不得在中国设厂,只许以附股于织布局方式投资 |
1884年5月21日 | 郑观应向李鸿章推荐盛宣怀入局 |
1884年底 | 李鸿章因亏空而撒去龚寿图等人职务 |
1887年7月 | 企业进行改组,在《申报》刊登启事,锐意整顿 |
1888年 | 正式投入生产 |
1890年 | 李鸿章委派亲信马建忠(1844-1900)出任总办 |
1893年 | 十个月红利达25%,并向股东发放股息 |
1893年10月19日 | 却意外失火,资产损失近80万两 |
1893年10月底 | 上海道聂缉椝、杨宗濂等人会同查账,确定损失数字 |
1893年12月8日 | 盛宣怀抵达上海,按照李鸿章的要求,积极准备重建企业 |
1894年9月17日 | 重建完成,改名「华盛」,而北厂正式开工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