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作史》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中国稻作的起源、传播与分化
  一、中国稻作起源和历史神话传说
  二、中国野生稻的古今分布
    (一)中国古书上关于野生稻的文字
    (二)中国古代野生稻和现代野生稻的地理分布
    (三)中国古书中野生稻的问题
  三、考古发掘中所见的中国原始稻作
    (一)新石器遗址出土稻谷遗存的概况
    (二)考古发掘所见的中国原始稻作
  四、中国稻作起源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
    (一)百越族与稻作起源的关系
    (二)历史语言地理和稻作起源
    (三)对河姆渡稻作起源的探讨
  五、中国稻作的分化和传播
    (一)稻的文字和稻的分化传播关系
    (二)籼与粳的分化
    (三)水稻和陆稻的分化
    (四)糯稻的特殊地位
    (五)进展和问题

第二章 中国古代稻的生物学知识
  一、古代稻的植物形态学知识
    (一)根系
    (二)茎秆
    (三)叶
    (四)穗
  二、古代稻的植物生理学知识
    (一)生殖生长的认识
    (二)水分生理的认识
    (三)温度生理的认识
    (四)营养生理的认识
    (五)经济系数的容重的认识

第三章 中国水稻品种资源
  一、历代水稻品种资源的记述
    (一)战国至南北朝时期的水稻品种
    (二)唐宋时期的水稻品种记述和存在问题
    (三)宋元明清时期地方志中记载的水稻品种
  二、水稻品种的继承、发展和变异
    (一)品种的继承性
    (二)品种的变异性
  三、文献记述的水稻地方品种特色
    (一)生育期
    (二)株型
    (三)穗型
    (四)品质
    (五)肥料反应
    (六)抗虫兽害
    (七)抗逆性
    (八)其他
    (九)云南和太湖地区的特殊品种
    (十)黑糯
  四、中国水稻品种资源对海外的影响
    (一)赤稻
    (二)白稻
    (三)香稻
    (四)大唐米
    (五)社糯
  五、历史上水稻品种命名的特点
  六、历史上水稻品种登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音通假的紊乱
    (二)笔误、形似和读音引起的讹误
    (三)纵向和横向的抄袭
    (四)方言的费解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
  一、稻田的种类
    (一)围田及圩田
    (二)柜田
    (三)架田
    (四)梯田
    (五)涂田及淤田
    (六)沙田
  二、整地技术
    (一)原始农业的稻田
    (二)象耕鸟耘与蹄耕
    (三)火耕水耨与整地
    (四)犁耕农业的稻田整地
  三、播种和育秧
    (一)直播
    (二)育秧
    (三)秧马问题
  四、耘耥
  五、灌溉
  六、施肥
    (一)粪、肥和壅
    (二)施肥理论的发展
    (三)肥料种类的增加
    (四)稻田本田的施肥技术
    (五)稻田的有机物质循环
  七、病虫害和防治
    (一)虫害
    (二)羰害
    (三)病虫害的防治
  八、收获、脱粒
  九、稻的产量
  十、稻的特殊栽培
    (一)旱稻
    (二)再生稻
    (三)间作稻
    (四)夹根稻
    (五)连作稻
    (六)冬稻
    (七)深水稻
    (八)稻田养鱼
  十一、少数民族的水稻栽培
    (一)浸种育秧
    (二)插秧、除草
    (三)收获、入仓
    (四)祈禳求安
    (五)水稻品种
    (六)物候

第五章 中国古代稻谷(米)的贮藏和加工
  一、古代稻谷(米)的贮藏
    (一)仓
    (二)廪
    (三)庾和囷
    (四)京
    (五)窖和窦
    (六)仓厫的建造
    (七)窖藏稻谷的寿命
  二、考古发掘所见的稻谷贮藏
    (一)出土的实物遗存
    (二)墓葬出土的陶仓
  三、古代稻谷(米)的加工
    (一)稻米的加工分级
    (二)糗和糒
    (三)糄
    (四)蒸谷米、火米、冬舂米
    (五)孛娄
    (六)饭食、糕点
    (七)粥与食补
    (八)糯米地位的演变

第六章 北方的水稻种植
  一、新石器时期的北方水稻
  二、有史以后黄河流域的稻作
    (一)先秦时期
    (二)汉唐时期的稻作
    (三)宋代的稻作
    (四)元明清黄河流域的稻作
    (五)黄河流域稻作兴衰的原因
  三、西北地区和稻作
  四、东北地区的稻作
  五、北方稻作的技术
    (一)农书内容
    (二)品种资源
    (三)栽培技术的特点

第七章 中国近代稻作史
  一、清末西方农业科学的引入
    (一)务农会和《农学报》
    (二)农事试验场的举办
    (三)农业学校的兴办
  二、民国时期农业科学发展的背景
    (一)农业教育
    (二)农业试验研究机构
    (三)农业学术团体及农业刊物
  三、稻作研究的进展和成就
    (一)水稻育种工作
    (二)水稻栽培研傲视群雄
    (三)水稻生理及遗传试验
    (四)稻作产后的研究
    (五)改良稻种的淮广
    (六)稻作区域之划分
  四、稻米的生产的消费
    (一)民国时期稻米的生产
    (二)中国稻米的消费

第八章 回顾与前瞻
  一、稻与中国文化
    (一)稻文化和粟文化的交融
    (二)稻文化和汉字文化圈
    (三)稻文化和汉语
    (四)稻文化和民俗
  二、稻和中国人口的增长
  三、稻和中国人口的素质
  四、稻和中国的粮食问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