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的农村》第五章 谷类(下)
扁豆
扁豆来源也很早,又名豍豆。豍字有两种读法,一音沟,《集韵》《广韵》都音篦,《集韵》又云补典切,音扁,注曰豆名,或作藊。按《本草纲目》,李时珍曰,藊豆本作扁,荚形扁也,一名蛾眉豆,俗名沿篱豆。赵宦光曰,扁豆一名扊廖豆,豆粒粗圆色白,俗名白扁豆入药。《博雅》云,豍豆豌豆*[豆+留]豆也。《类篇》曰豍或作*[豆+弟]云云。关于这种记载颇多,无论其所注错与不错,总之因为他名目之多,便可证明其来源已早,且亦普通,则是毫无疑义的。到现在在华北还是极普通的食品,几几乎是家家都要种一些,但无大块田地种此者,且无售卖者,多数都是自家在闲院落中种之,篱笆旁边种者更多,古云沿篱豆,后来多呼为篱豆,所谓篱豆花开蟋蟀鸣者是也。无篱笆者或菜园,则须搭一架,任其沿生。古人所以名为蛾眉豆者,因其荚实像眉形。又因其平而扁且薄,故名曰扁豆。
扁豆亦只是吃嫩荚,做菜蔬用,待老而成熟便没有人吃了。按此荚肉不及豌豆、芸豆厚,口味亦不及彼两种,但因其易种易生,出芽伸蔓之后,随便支一架,他便沿爬生长,平时只旱了浇水外,无其他的工作,所以大家都乐种他。乡间食者甚多,然吃法很简单,最普通的是煮熟加盐蒜冷拌,再则就是熬炖。乡间虽很普遍,但大城如北平等处,则吃的很少,因其口味不及芸豆也。
扁豆种类也很多,平常可以说有四五种。最普通者,豆荚作白色,故呼为白扁豆(此指荚而言,但豆亦多是白色)。次则绿色者,通呼为青扁豆,简言之曰青扁,这种比白者肉较厚,味亦较佳,然比白者结荚少,而尺寸较长而宽,故亦很普遍。此外有紫荚及白荚红边者,荚虽很好看,但口味不及前两种,种者较少。
芸豆
芸豆这个名词,却是不见经传,字书中芸字下之注,也没有豆的意义,但是此物在全中国都很风行,可以说是极普遍的菜蔬一种。全国人都吃的菜蔬,当然有许多年的历史,风行了多少年的食品,而其名字不见经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照这样来议论,那芸豆一物当然应该另有他的名词,以我个人的猜想,或者就是扁豆。因为前边说的扁豆,虽然也很普遍,但其普遍的程度,可以说还不及此。大概是最初两种都名曰扁豆,后来因为书写及说话方便,就给这种另起了作一个名字,特名曰芸豆。所以目下有许多人管此叫芸扁豆,有时简直也就叫做扁豆,比方说猪肉焖扁豆,则都只说扁豆,说猪肉焖芸扁豆者甚少。再者这种芸豆,又分两种,一种荚形稍扁,纤维多,面质少,俗名曰肉少;一种荚形较圆,纤维少,面质多,俗名曰肉多,且容易煮软,而特别受人欢迎,售者特吆喝为棍儿扁豆,以便有别于扁者,然无吆喝棍儿芸豆者,由此可知此种从前即是扁豆。不过俟成熟之后,豆粒之名就分开了,前边所说扁豆所结之豆,名曰白扁豆,向来入药,平常可以说没有吃他的;这种之豆名曰芸豆,为普通食品,没有呼为白扁豆者。或曰这种扁豆,最初来自云贵一带,故曰云扁豆。
这种虽也名曰扁豆,但用途则不一样。前边之扁豆,只是嫩荚作为菜蔬成熟之豆用项很少,此则嫩荚作蔬,成熟之豆用项仍很宽,也算粮食之中的一大宗。豆的用处,与豇豆没什么分别,不过较为讲究细致耳,因此比豇豆粒较大且美观,做出食品来较为漂亮,所以讲究席面都要用此,例如芸豆糕、芸豆泥、黄焖芸豆等等都是;这些菜品用豇豆,也没什么不可,但色香味都不及芸豆耳。
芸豆之荚分两种,前边已经谈过,其豆粒亦分几种。最好的是白色者,也最普遍,平常呼为白芸豆。其次为红芸豆,色亦极漂亮,口味与白者不相上下。又有粉色及带花纹者,与前两种大同小异,不必多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