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专家应该学一点农学知识

  在一次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座谈会上,我发言说如果能培育出一个“增产基因”,那才叫高水平呢!一位转基因专家马上回答:能!他说: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水稻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高出6%,减少农药施用量60%。在进一步请教下他解释说,节省的农药费用即水稻增产的数量。转基因专家给我解疑并证实了我的调研结论:现在所谓的转基因作物并无“增产作用”。

  1.转基因作物是否增产要有一个“参照物”。以张启发先生培育的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为例:张先生称:“Bt汕优63可提高8%的产量,可以保证粮食安全”,甚至“解决全球人的饥饿问题”。有点太“神话”转基因了。

  某一作物是否增产要有一个“参照品种”。张先生则是给“汕优63”转进去一个抗虫基因,命名为“Bt汕优63”,再与原来的品种“汕优63”自身进行比较,这样比较即使增产(节省农药)也没有什么意义。今天我国实行的品种审定制度,即审定一个新品种,要经历三年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要比“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增产5%以上才能通过审定。按《种子法》规定,转过基因的“Bt汕优63”,必须再经过三年比较区试,并通过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安委会”只是一个技术鉴定机构,它可以作“安全性评价”,但无权决定推广这个转基因品种,不能违反《种子法》。

  2.“Bt汕优63”原本是“借鸡下蛋”。再说“汕优63”这个水稻品种,它原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谢华安育种团队1981年用明恢63与珍汕97A组配育成的。明恢63是用IR30与圭630采用“恢×恢”杂交方式,通过基因重组、累加恢复基因获得的强恢复基因型的新恢复系。“汕优63”品种具有抗稻瘟病强、产量优势大的特点,1984年开始推广,在南方不同生态地区供作早稻、中稻、晚稻种植,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张启发先生仅仅是采用转基因技术给这个“退役”多年的品种中的明恢63恢复系,用基因枪“转入”一个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更名为“华恢1号”,这样“汕优63”组合就被重新命名为“Bt汕优63”了。张先生没有经过常规稻或杂交稻最基本的选育程序,这怎么能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呢?我曾询问一位转基因专家,为什么不进行自主创新,而要把Bt基因转入别人已经育成的品种呢?他说这叫“资源”,可以“资源共享”。我却觉得这是“借鸡下蛋”,或是“侵犯产权”,而且也不可能与20年后今天新培育的杂交稻品种比较产量,差远了。

  3.转一个抗虫基因就能抗百病?水稻生产上经常发生的病虫害何止一种,最常见的就有十好几种,比如水稻虫害有稻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苞虫、纵卷叶虫等,水稻病害就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发生种类和轻重不同。因为水稻分早稻、中稻、晚稻,还分籼稻和粳稻,对水稻品种的地区性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抗螟虫的“Bt汕优63”仅只限于某一个生态地区种植,种植面积有限。如果当年螟虫发生轻微或者不发生,而其他病虫害大发生时,是否同样还要给这个抗虫水稻进行药物防治?

  4.培育出“增产基因”才叫高水平。严格意义上说,今天科学家还没有培育出一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增产基因”,包括水稻、玉米、大豆等。以应用广泛的杂交玉米为例:自从上个世纪杂交优势理论应用于杂交玉米,全世界玉米产量成倍增长。科学家研究发现,近百年来玉米的“杂交优势”并未发生变化,而是通过杂交培育出不同抗逆性的玉米(如抗病、抗虫、抗旱)、不同形态生理特征的玉米(如株形、叶型、叶色)。杂交优势通过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表现出来,即通过农学家研究和运用合理密植、施肥灌水等一系列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肥使玉米产量持续增长。至今,农作物杂交培育新品种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张先生仅仅在实验室里转入了一个抗虫基因就声称水稻可增产8%,把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劳动摆在什么位置了?喧宾夺主了啊!

  5.中国没有必要率先种植作为主粮的转基因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多的国家,科研人员运用杂交育种和常规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高产水稻品种。现今全国年产稻谷约1.8~1.9亿吨,基本满足国人食用和加工的需要,还有一定数量的稻米出口。中国还没有饿着肚皮紧迫地需要率先种植作为主粮的转基因水稻。

  连转基因研究人员都承认,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转基因水稻对生命和健康存在直接风险和代际风险,可能要几代人、几代人才能显示出来。现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权威机构能够证明BT毒蛋白对人体没有毒害,转基因水稻研究者只用小白鼠进行了几个月的实验,就言之凿凿地说它是安全的,而危害一旦发生,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将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敢于把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中国人常年以稻米为主粮,不要轻易地被转了基因,政府对批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特别是主粮商业化要持十分谨慎的科学态度。

  有人著文说,美国早就批准吃转基因水稻了,完全虚构;水稻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非洲也有些,美国种植水稻的面积微不足道。还有人著文说,转基因玉米是美国人吃的三大主粮之一,毫无依据。造惑自肥,其心可诛,不要有人说就有人跟在后面起哄!

  6.我们应当研究新兴学科。分子生物学及转基因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我们应当增加投入加强研究,不落人后。科学家的职责是踏踏实实,埋头若干,探索求知,不为名利。转基因作物是否立即商业化,还要从国家全局出发,因时因地因作物决定。有网友评论说:国家投资研究转基因,就像研究原子弹一样,不能因为有了原子弹就必须商业化,每家必须买一个核动力电动车吧。我赞同成这个观点。从农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意义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基因技术可能逐步成为农作物育种技术的一项补充技术,一个补充方法,怎样运用这项技术应由农业育种学家综合考虑决定。我再次建议分子学家或转基因学家学一点农学基础知识,真正地把自身的研究融入农业实践中,就会把评价和认识逐步地统一起来了。

>

转引自《南方周末》邝飚漫画:“跟着起哄:转基因作物增产8%!”

来源:佟屏亚新浪博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