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变迁及其影响——《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第七章第三节

注释:

[1]石兴邦:《西安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文杂志》1957年第2期;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阴:《陕西华县柳子镇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2期。

[2]新编《蒲城县志·文物志》。

[3]铜川市文物志编纂委员会:《铜川文物志》(未正式出版),14—31页。

[4]李红雄:《试论泾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与文物》l988年第3期;科学院考古所泾渭考古队:《甘肃陇东镇原常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81年第3期;甘肃省平凉地区博物馆编:《平凉文物》1984年(内部刊物);刘得祯、李红雄:《庆阳文物》,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5]姬乃军:《延安史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3页。

[6]史念海:《古代的关中》,《河山集》44—46页。

[7]《史记》卷四《周本纪》及《史记正义》引《括地志》。

[8]刘得祯、李红雄:《庆阳文物》,27—28页。

[9]刘得祯、李红雄:《庆阳文物》,24—35页。

[10]新编《宁县志·经济志》,224页。

[11]姬乃军:《延安史话》,8—10页。

[12]史念海:《春秋战国时代农工业的发展及其地区的分布》,《河山集》82—109页。

[13]史念海:《古代的关中》,44—54页。

[14]《史记》卷四《周本纪》、卷五《秦本纪》、卷一一○《匈奴列传》、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及各纪传的三家注,《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15]史念海:《战国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及附近各地经济的变迁和发展》,《河山集》三集,108—135页。

[16]陕西省文管会等:《咸阳杨家湾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第10期;咸阳市博物馆:《陕西咸阳马泉西汉墓》,《考古》1979年第2期。

[17]刘庆柱:《陕西长武出土汉代铁器》,《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1期;郭德发《渭南田市镇出土汉代铁器》,《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3期;蔡永华:《陕西西汉考古集萃》,《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

[18]《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

[19]《荀子·强国篇》。

[20]《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西汉在甘泉苑等关中苑囿中也零星养有马匹。《金石萃编》卷二二及《金石掌》卷六载,今淳化出土有“马甲天下”、“畜牧蕃息”的瓦当,证明关中有一定畜牧业。

[21]《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引《汉官仪》。

[22]《汉书》卷九四上《匈奴传》。

[23]《汉书》卷五《景帝纪》。

[24]《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25](明)陆化熙《目营小辑》卷三《陕西》。

[26]《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

[27]姬乃军:《延安史话》,27页。

[28]何翔:甘肃庆阳发现三座汉墓,刊《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4期;刘得祯等《庆阳文物》42—46页;新编《庆阳县志》第四编《文化》,290页。

[29]新编《华池县志》卷一《地理志》。

[30]齐鸿浩:《陕西黄龙县发现一汉墓》,《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4期。

[31]《后汉书》卷十六《邓禹传》。

[32]卢桂兰:《秦汉时期对陕北的开发》,《文博》1984年第3期。

[33]《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

[34]卢桂兰:《秦汉时期对陕北的开发》,《文博》1984年第3期。

[35]《汉书》卷二八《地理志》。

[36]史念海:《论泾渭清浊的变迁》,《河山集》二集,189—213页。

[37]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学术月刊》1962年第2期。

[38]《晋书》卷二六《食货志》。

[39]《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三国诗》卷一。

[40]《三国志·魏书》卷十六《郑浑传》、《颜斐传》,《晋书》卷二六《食货志》。

[41]曹尔琴:《三国屯田的地理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1期。

[42]《晋书》卷九七《匈奴传》。

[43]《晋书》卷五六《江统传》。

[44]《晋书》卷五八《周处传》,卷九○《范晷传》。

[45]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

[46]《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

[47]《晋书》卷一一二《苻健载纪》。

[48]《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

[49]《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

[50]《魏书》卷一一○《食货志》。

[51]新编《长武县志·经济卷》(油印稿)。

[52]《周书》卷三五《薛周传》。

[53]《周书》卷二五《李贤传》。

[54]《周书》卷四九《稽胡传》。

[55]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

[56]《太平寰宇记》卷三三《庆州》引《水经注》。

[57]史念海:《论泾渭清浊的变迁》。

[58]《隋书》卷七三《赵轨传》。

[59]《全唐文》卷一八九,唐璿《谏罢丰州书》。

[60]《通典》卷七《食货·户口》。

[61]《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

[62](唐)元结:《次山集》卷七《问进士第三》。

[63]《全唐诗》卷二一六,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64]《全唐文》卷三六九,元载《城原州议》;《册府元龟》卷九九二《外臣部·备御五》。

[65]《新唐书》卷一三八《马麟传》。

[66]《新唐书》卷一五三《段秀实传》;(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八《段太尉逸事状》。

[67]《新唐书》卷一七○《刘昌传》。

[68]《新唐书》卷一五六《李元谅传》、《李观传》。

[69]《旧唐书》卷一四四《李元谅传》,(明)郭子章:《郡县释名·陕西卷下》(不分卷)。

[70]《全唐文》卷五六五,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

[71]《新唐书》卷一七一《杨元卿传》。

[72]《全唐文》卷七七一,李商隐《为尚书濮阳公泾原让加兵部尚书表》。

[73]《新唐书》卷一四八《史宪忠传》。

[74]《新唐书》卷一七四《裴度传附裴识传》。

[75]《文苑英华》卷九一六,路岩《义昌军节度使浑公神道碑》。

[76]《新唐书》卷一八六《周宝传》。

[77]《全唐文》卷八二七,陆扆《授张鐇彰义节度使制》。

[78]《新唐书》卷一四五《杨炎传》。

[79](唐)自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五四《除阎巨源分仁宁节度使制》。

[80]《旧唐书》卷一六四《王播传附起传》。

[81]《旧唐书》卷一七七《毕诚传》。

[82]《全唐文》卷三六一,郗昂《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

[83]《新唐书》卷五○《兵志》。

[84]《全唐文》卷三六一,郗昂《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

[85]《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原州》。

[86]《新唐书》卷二《太宗记》。

[87]《全唐文》卷三六九,元载《城原州议》。

[88]《新唐书》卷五○《兵志》仅载四十八监中的九监名称,其地理位置从以下考证可知。

[89]《全唐文》卷二二六,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牧颂德碑》;卷三六一,郄昂《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

[90]《旧唐书》卷一四一《张茂宗传》,《新唐书》卷五○《兵志》。

[91]《新唐书》卷一七○《郝砒传》。

[92]《新唐书》卷二二一《党项传》,卷三七《地理志》。

[93]《唐大诏令集》卷一三○“宣宗大中五年”,同见《全唐文》卷八一宣宗《平党项德音》、《洗雪南山平夏德音》。

[94]《唐大诏令集》卷一二八,元宗《遣牛仙客往关内诸州安辑六州胡敕》;《全唐文》卷六四六,李绛《论延州事宜状》。

[95]《全唐文》卷八一,宣宗《平党项德音》;卷七六三,沈珣《授李彦佐鄜坊节度使制》。

[96](唐)徐钊:《唐故鄜坊节度使、都营田使兼后军兵马使、军前讨击使、同节度副使、云麾将军试鸿胪卿兼试殿中监、太原县国子食邑五百户、上柱国、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872页。

[97]《文苑英华》卷四五五,李讷《授陈君从鄜州节度使塞门行营使制》;《全唐文》卷七六三,沈珣《授李彦佐鹿坊节度使制》。

[98]《新唐书》五○《兵志》,卷五三《食货志》。

[99]《通典》卷一七四《州郡四》。

[100]《全唐文》卷二八,元宗《褒姜师度诏》。

[101]《新唐书》卷一○○《强循传》。

[102]《全唐文》卷三七一,李轸《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

[103]新编《陕西省志·文物志》,三秦出版社,1990年。

[104]《唐六典》卷三《户部郎中员外郎条》,《新唐书》卷五一、五三《食货志》。

[105]《全唐文》卷七六一,郑处晦《邠州节度使厅壁记》。

[106](唐)徐钊:《唐故鄜州节度使都营田使等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1872页。

[107](唐)刘禹锡《刘宾客文集》卷二《高陵令刘君遗爱碑》。

[108]《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

[109](唐)杜牧:《樊川集》卷七《同州澄城县户功仓尉厅壁记》。

[110]王元林:《关中的雨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l997年第l期。

[111]《宋史》卷一九○《兵志》,《宋会要辑稿·兵》八;有关时屯兵人数参阅韩茂莉《宋代农业地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59页。

[11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九“康定元年十二月”。

[113]《宋史》卷一九○《兵志》。

[114]《宋史》卷一九一《兵志》。

[115]《宋史》卷一九六《兵志》,《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三《屯田杂录》。

[116]《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一。

[117]《文献通考》卷七《田赋·屯田》。

[118]《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三《屯田杂录》。

[119]《文献通考》卷七《田赋·屯田》。

[120]《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

[121]《宋史》卷二五七《李继和传》。

[122]《宋史》二五八《曹玮传》。

[123]《宋史》卷二九二《王克尧传》。

[124]《宋史》卷三二○《王素传》。

[125]《宋史》卷三二八《蔡挺传》。

[126]《宋会要辑稿·兵》四之六。

[127]《文献通考》卷七《田赋·屯田》。

[128]《宋史》卷三五○《王恩传》。

[129](宋)庄绰:《鸡肋编》卷上。

[130《宋史》卷三○三《滕宗谅传》。

[131]许俊臣:《甘肃镇原出土北宋浮雕画砖》,《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6期。

[132](宋)蹇周辅:《范公庆州祠堂碑阴记》,《范文正公集·附录》卷二,四部丛刊本。

[133]《宋史》三三五《种古传》。

[134]《宋史》卷三一七《钱即传》。

[135](宋)杨时:《龟山集》卷三三《钱忠定公墓志铭》。

[136](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十四《书环州马岭镇夫子庙碑阴》。

[137]《宋史》卷二七九《张凝传》,卷二八○《田绍斌传》。

[138]《宋史》卷二七三《董遵诲传》。

[139]《宋史》卷三三五《种师衡传》,《文献通考》卷三二二《舆地·古雍州》,乾隆《庆阳府志》卷七《山川》。

[140]《宋史》卷二七九《陈兴传》。

[141]《宋史》卷一八九《兵志》。

[142]《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一《渭州》

[143]《太平寰宇记》卷三二、三三、三四《泾州》、《宁州》、《庆州》、《邠州》。

[144]《太平寰宇记》卷三七《保安军》。

[14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七“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三《屯田杂录》。

[146]《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

[147]《宋史》卷三三二《赵卨传》。

[148]《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宋史·赵卨传》载“得地七千五百余顷,募骑兵七千”。

[149]《宋文鉴》卷五五,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

[150]《宋史》卷三三五《种谔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八“元丰五年七月丙戌”,种谔言“横山亘袤,千里沃壤,人物劲悍,善战多马,且有盐铁之利”。

[151]《宋史》卷二六四《宋琪传》。

[152](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十三《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15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庆历元年五月甲戌”。

[154]《宋会要辑稿·兵》二七之四一。

[15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嘉祐二年二月、五月”。

[156](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九《答赵元昊书》。

[15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八“元丰四年十月丙寅及辛巳”、卷五○六“元符二年四月甲申”。

[15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四“元符二年九月甲午”。

[15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绍圣四年七月癸丑”。

[160]《宋史》卷一七六《食货志》。

[161]《宋史》卷三三二《李师中传》。

[162]《大元一统志》卷五四三《延安路宦绩》。

[163]阎福善:《陕西北宋铁钱》,《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5期。

[16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二“绍圣四年十月丙戌”。

[165]《宋史》卷九四《河渠志》。

[166]《宋史》卷二九五《叶清臣传》。

[167]《长安志图》卷下《泾渠图说》、《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熙宁五年十一月”。

[168]《宋史》卷一七六《食货志》、卷一九八《兵志》。

[169]《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

[170]《宋史》卷一七五《食货志》。

[171]《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六之二三。

[172](宋)庄绰:《鸡肋编》卷上。

[173]《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八一。

[174](宋)范纯仁:《范忠宣集·奏议》卷上《条列陕西利害》。

[175](宋)王禹偁:《小畜集》卷八《畲田词》。

[176]王元林:《宋金元时期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l996年第4期。

[177]张君约:《历代屯田考》,商务印书馆,1939年,370—371页。

[178]《金史》卷四四《兵志》。

[179]《金史》卷四七《食货志》。

[180]《金史》卷一一二《完颜合达传》。

[181]《金史》卷一二三《杨沃野传》。

[182]《金史》卷一二八《傅慎微传》。

[183]《元史》卷一五九《商挺传》。

[184]《大元一统志》卷五四二《延安路古迹》。

[185]《元史》卷一○○《兵志》。

[186]《元史》卷七《世祖纪》。

[187]清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卷四《田赋·屯田》。

[188]《元史》卷一六三《李德辉传》。

[189]《大元一统志》卷五四二《延安路风俗形势》。

[190]《元史》卷一六二《李忽兰吉传》。

[191](元)姚燧:《牧庵集》卷十七《袁公神道碑》。

[192]吴宏岐:《元代农业地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年,111页、130页。

[193]《长安志图》卷下《设立屯田》、《泾渠总图》。

[194](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二《郑制宜行状》。

[195]《元史》卷四六《顺帝纪九》。

[196]《长安志图》卷下《用水则例》,乾隆十二年《泾阳县志》卷二《水利志》。

[197]《明史》卷七七《食货志》,《明会要》卷五一《民政二》。

[198]《明太祖实录》卷一○二“洪武八年十二月”。

[199]《大明会典》卷十七《户部·田土》。

[200]清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卷四《田赋》。

[201]《明会要》卷六三《兵六》引《三编》。

[202]清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卷四《田赋》。

[203]《明会要》卷五一《民政二》。

[204]吕卓民:《明代西北农业地理》,74—75页。

[205]嘉靖《平凉府志》卷二《兵制》。

[206]嘉靖《陕西通志》卷三二《文献》,娄谦《平凉利民渠记》。

[207]康熙《陕西通志》卷十一《水利》,民国《华亭县志》卷一《地理志》。

[208]嘉靖《平凉府志》卷十《华亭县》。

[209]嘉靖《平凉府志》卷四《平凉县》。

[210]嘉靖《平凉府志》卷十《镇原》,民国《镇原县志》卷三《民族志》。

[211]嘉靖《陕西通志》卷四十《政事五·风俗》引旧志及《环县威远楼记》。

[212]嘉靖《陕西通志》卷三四《民物·田赋》。

[213]嘉靖《平凉府志》卷四至卷十一平凉府所辖各县,《广志绎》卷三《江北四省》,《广舆记》卷八《庆阳府土产》,嘉靖《陕西通志》卷三五《民物·物产》。

[214]嘉靖《陕西通志》卷二三《庆阳府》。

[215]《全陕政要》卷四《边镇图》。

[216]乾隆《宁州志》卷三《贡赋·田赋》。

[217]《全陕政要》卷一《庆阳府》。

[218]《明史》卷八二《食货志》。

[219]《明史》卷七七《食货志》。

[220]《全陕政要》卷四《边镇图》。

[221]弘治《延安府志》卷一《建置沿革》。

[222]嘉靖《陕西通志》卷三四《民物·田赋》。

[223]弘治《延安府志》卷一《建置沿革》,卷二《保安县》。

[224]弘治《延安府志》卷六《洛川县·诗文》,崔忠《过洛川》。

[225]弘治《延安府志》卷六《宜君县·诗文》,黄阳《记宜君》。

[226]嘉靖《全陕政要》卷一《延安府》。

[227]嘉庆《洛川县志》卷十九《艺文》,(明)陈惟芝《清丈田亩记》,(明)李固本《开垦荒地记》,(明)王建屏《陈侯去恩记》。

[228]新编《洛川县志》第六编《经济·农业》。

[229]嘉庆《洛川县志》卷十九《艺文》,(明)王建屏《陈侯去恩记》。

[230]康熙《鄜州志》卷三《田赋志》引万历《鄜志》。

[231]嘉庆《洛川县志》卷二十《拾遗》引《箬亭管见》。

[232]《明史》卷九二《兵志》。

[233]《明经世文编》卷一一四,杨一清《为修举马政事》。

[234]《日知录集释》卷十《马政》。

[235]《明英宗实录》卷五二“正统四年闰二月己丑”。

[236]《明史》卷九二《兵志》,《明会要》卷六二《兵》。

[237]嘉靖《平凉府志》卷一《官师》。

[238]《全陕政要》卷一《平凉府》。

[239]嘉靖《固原州志》卷一《风俗》,卷二《艺文·序》马文升《平虏凯旋诗序》。

[240]《广舆图》(不分卷)《陕西图考》。

[241]嘉靖《固原州志》卷二《奏议》。

[242]乾隆《甘肃通志》卷四六《艺文》,(明)赵时春《马政记》。

[243]万历《固原州志》上卷《地理志》。

[244]嘉靖《固原州志》卷一《文武衙门》。

[245]《明史》卷九一《兵志》。

[246]《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七“洪武十九年四月乙亥”。

[247]嘉靖《重修三原县志》卷二《食货》。

[248]嘉靖《澄城县志》卷一《田赋志》,顺治《澄城县志》卷一《田赋志》。

[249]万历《富平县志》卷八《田赋志》。

[250]正德《朝邑县志》卷一《田赋第四》、卷二《名宦第五》。

[251]《明史》卷八八《河渠志》。

[252]天启《同州志》卷五《食货》,嘉庆《朝邑县志注》卷一《田赋第四》。

[253]正德《朝邑县志》卷一《田赋第四》、卷二《名宦第五》。

[254]万历《朝邑县志》卷四《食货志》。

[255]嘉靖《高陵县志》卷二《户租志》。

[256]万历《邠州志》卷一《地理·土产》。

[257]嘉靖《耀州志》卷四《田赋志》。

[258]万历《富平县志》卷十《沟洫志》。

[259]万历《富平县志》卷八《田赋志》。

[260]万历《同官县志》卷一《地理志》,乾隆《同官县志》卷九《艺文志》(明)寇慎《创建邑侯熊公政祠序》、《请折本色文》。

[261]嘉靖《澄城县志》卷一《建置志》。

[262]嘉靖《澄城县志》卷一《田赋志》。

[263]咸丰《同州府续志附文征录》卷中,(明末)路世美《姚公申除荒粮记》。

[264]顺治《灵台县志》卷一《方舆志·风俗》、卷二《建置志·堡寨》。

[265]民国《镇原县志》卷三《民族志》。

[266]光绪《平凉县志》卷一《地理·山川》、卷二《田赋》,光绪《甘肃新通志》卷十《舆地志·水利》。

[267]民国《华亭县志》卷二《建置志》。

[268]光绪《崇信采访乡土志》(不分卷)《水利》,民国《崇信县志》卷一《舆地志·水利》引《甘肃通志》。

[269]乾隆《甘肃通志》卷一三《贡赋》。

[270]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三《风土志》。

[271]光绪《甘肃新通志》卷一六《建置志·贡赋》。

[272]民国《华亭县志》卷二《礼俗志·民族》。

[273]光绪《甘肃新通志》卷一六《建置志·贡赋》,民国《化平县志》卷一《舆地志·地质》,卷二《经政志·蠲恤》。

[274]宣统《泾州采访志》(不分卷)《贡赋》。

[275]宣统《固原州志》卷七《艺文志》,(清)白如梅《密陈边防要务疏》。

[276]光绪《平凉县志》卷二《田赋》。

[277]民国《平凉县志》卷三《杂俎》。

[278]民国《镇原县志》卷六《民政志·水利》附(清嘉庆)陈琚繁《镇邑田事说》。

[279]民国《镇原县志》卷三《民族志》。

[280]民国《华亭县志》卷一一《河渠》。

[281]乾隆《泾州志》上卷《地舆·物产》,宣统《泾州采访志》(不分卷)《风俗》。

[282]光绪《崇信县采访志》(不分卷)《实业》,民国《崇信县志》卷四《艺文》,高镜寰《上巡为地于苦无力等设警备队详》。

[283]顺治《灵台县志》卷一《方舆志·风俗》。

[284]乾隆《环县志》卷下《风俗》。

[285]光绪《甘肃新通志》卷十七《建置志·贡赋》,附(清)傅宏烈《清免庆属钱粮第一疏》。

[286]康熙《宁州志》卷三《贡赋·田赋》。

[287]乾隆《正宁县志》卷八《田赋志·赋税》。

[288]光绪《甘肃新通志》卷一七《建置志·贡赋》。

[289]乾隆《环县志》下卷《风俗》。

[290]民国《平凉县志》卷四《艺文》(佚名)《故甘肃民政厅厅长清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举人四川侯补直隶州同乡贤郑文惠公碑》。

[291]新编《华池县志》第四编《经济志·畜牧》引《庆阳县志》。

[292]乾隆《合水县志》上卷《疆域》、《田园》。

[293]乾隆《合水县志》上卷《田园》。

[294]康熙《宁州志》卷三《贡赋·田赋》,(清)韩魏《议减偏重浮粮原详》。

[295]乾隆《正宁县志》卷四《地理志·物产》。

[296]《明清史料》辛编第三本内有《秦地用兵屡年》残奏本,中华书局,1987年,辛编上册577页。

[297]嘉庆《洛川县志》卷十八《艺文》,(清)杨素蕴《延属丁徭疏》。

[298]耿占军:《清代陕西农业地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19页、24页。

[299]民国《保安乡土志》(不分卷)《地亩》。

[300]康熙《鄜州志》卷八《艺文志》,(清)许谣《折亩议》。

[301]康熙《鄜州志》卷三《田赋志》引(清)刘翊圣《再请折正申文》。

[302]康熙《鄜州志》卷八《艺文志》,(清)许谣《折亩议》。

[303]康熙《鄜州志》卷八《艺文志》,(清)鲍开茂《折亩议》。

[304]康熙《鄜州志》卷三《田赋志》。

[305]嘉庆《洛川县志》卷十八《艺文》,(清)贾汉复《秦地折正宜仍旧额疏》。

[306]顺治《安塞县志》(不分卷)《物产志》。

[307]嘉庆《洛川县志》卷十八《艺文》,(清)陈爌《秦地折正宜复旧额疏》。

[308]《清朝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309]民国《保安县乡土志》(不分卷)《地亩》、《赋税》。

[310]耿占军:《清代陕西农业地理研究》,37页。

[311]《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五四五《延安府风俗》。

[312]嘉庆《洛川县志》卷一三《物产》。

[313]嘉庆《洛川县志》卷二○《拾遗》引《箬亭管见》。

[314]咸丰《保安县志》卷四《户租志》,卷七《习俗》。

[315]《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四《田赋》。

[316]民国《保安乡土志》(不分卷)《地亩》、《赋税》。

[317]《甘泉县乡土志》(不分卷)《兵事录》。

[318]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二七《田赋》。

[319]《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四《田赋》。

[320]光绪《保安县志》上卷《田户篇·赋税》。

[321]光绪《保安县志》下卷《物宜篇·畜牧》。

[322]民国《保安县乡土志》(不分卷)《农产》。

[323]民国《保安县乡土志》(不分卷)《赋税》。

[324]光绪《保安县志》上卷《田户篇·赋税》。

[325]民国《安塞县志》卷六《风俗》,安塞县以三四亩为一埒。

[326]民国《鄜县志续编》《舆地部·实业》。

[327]民国《洛川县志》卷八《地政农业志》。

[328]民国《黄陵县志》卷六《地政农业志》。

[329]康熙《三水县志》卷四《艺文》(佚名)《请豁逃丁》。

[330]乾隆《直隶邠州志》卷一六《地丁钱粮》。

[331]乾隆《三水县志》卷六《地丁钱粮》、卷一一《图序》。

[332]乾隆《永寿县新志》卷五《赋役》。

[333]雍正《乾州新志》卷二《田赋》。

[334]乾隆十六年《醴泉县志》下卷《续纂·田赋志》及(清)陈宏谟《请豁醴泉里一三两甲荒粮疏》。

[335]乾隆四十九年《泾阳县志》卷一三《会计簿》。

[336]乾隆十六年《醴泉县志》下卷《续纂》,乾隆四十九年《醴泉县续志》卷二《水利》,乾隆《永寿县志》卷一《舆地志·水利》,乾隆《直隶邠州志》卷首《毕沅序》等。

[337]宣统《泾阳县志》卷八《实业志·农田》。

[338]雍正《乾州新志》卷三《乡里》。

[339]乾隆《永寿县新志》卷四《风俗》。

[340]乾隆《三水县志》卷六《地丁钱粮》。

[341]《秦疆治略》之《鄜州》、《长武》、《淳化》。

[342]同治《三水县志》卷一一《艺文》,(清)郭四维《垦荒》。

[343]《广阳杂记》卷三。

[344]乾隆《同官县志》卷三《田赋志》。

[345]乾隆《富平县志》卷二《赋役》,光绪《富平县志》卷四《经政志》。

[346]乾隆《耀州志》卷四《田赋志·额征》。

[347]乾隆《耀州志》卷一《地理志·山川》,嘉庆《耀州志》卷一《地理志·河渠》。

[348]乾隆《富平县志》卷二《河渠》,道光《秦疆治图·富平县》。

[349]道光《秦疆治略·同官县》、民国《同官县志》卷七《水文志》。

[350]光绪《富平县志》卷四《经政志·垦荒》。

[351]民国《同官县志》卷七《水文志》。

[352]民国《同官县志》卷七《水文志》,卷十《农业志》。

[353]乾隆《白水县志》卷三《食货志》。

[354]顺治《澄城县志》卷一《田赋志》。

[355]民国《澄城县志》卷六《职官志》,(清)姚钦明《申除荒粮文》。

[356]康熙《蒲城县志》卷一《舆地》、《赋役》,乾隆《蒲城县志》卷五《田赋》。

[357]康熙《朝邑县后志》卷八《艺文》,(明)雷士桢《代知县赵公条鞭议》。

[358]嘉庆《朝邑县志注》卷一《田赋》。

[359]道光《秦疆治略·澄城县》,咸丰《澄城县志》卷一《地理志》。

[360]道光《秦疆治略·白水县》。

[361]光绪《同州府续志》卷首《皇恩记》,卷八《田赋志》。

[362]民国《澄城县志》卷三《经政志》。

[363]民国《重修大荔具旧志存稿》卷四《土地志》。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