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五节

二、家庭生活中的保健

  宋元时期特别是宋代各种技术有明显进步,医学在唐代的基础上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卫生保健知识受到了重视,不只是上层官僚贵族家庭,普通民众也开始注意家庭生活中的“养生”,即卫生保健了,在饮食、起居、卫生以及房事各方面都有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方式,有的已经成为日常家庭生活中的习俗了。

  饮食保健。在宋人观念中,养生之道首先是平常家居中的饮食,主张要“慎饮食”,具体说就是食物要清洁,食量要节制,多吃新鲜蔬菜。宋代已经有了“病从口入”的认识,【1】洗干净食物很容易,最难的是防止食物的霉烂变质,所以要用新鲜的蔬菜和肉类,粮食也要扬净尘土,晒干再用。所谓节制饮食量指的是要饥饱适中,不要太饿太饱,尤其不要暴饮暴食,苏轼就讲应该“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据《说郛》记载,宋人张来曾经对节制食量有过这样一段解说:

  某见数老人,皆食至少,其说亦有理。内侍张茂则每食不过粗饭一盏许,浓腻之物绝不向口。老而安乎,年八十余卒。茂则每劝人必日:“且少食,无大饱。”王龙图造食物必至精细,食不尽一器,食包子不过一二枚耳,年八十卒。临老康强,精神不衰。王为余言:“食必补气,不饥即已。饱生众疾,至用药物消化,尤伤和也。”刘几秘监食物尤薄,仅饱即止,亦年八十而卒。循州苏侍郎,每见某即劝令节食,言食少即藏气流通而少疾。苏公贬瘴乡累年,近六十而传闻而康健无疾,盖得其力也。【2】

  这当然是就中上层家庭而言的,那些下层贫困家庭很难果腹,糠菜半年粮,很少存在饮食过量的问题。不过,就是上层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也讲究不要吃得太多太高级,主张粗茶淡饭,不只是为了节俭,也是为了养牛。副宰相张方平每天早晨吃一大碗粥,苏轼熬夜睡晚了也煮一大碗白粥(即米面粥),陆游说自己一生都在吃“蔬食”,即用新鲜蔬菜加杂粮为主食,而且饭后还要宽襟稍卧。【3】宋代还有一些讲究蔬食的专著,林洪的《山家清供》就记载了百余种蔬食,其中有些就是日常家居生活巾用的。   

  元朝的人们也讲究饮食有节,说节食有助于健康,是“不药之药也”,【4】而不节制饮食是会生病的。蒙古人家居时吃肉也多,小像汉人那样追求蔬食,却讲究食肉时的“忌避”,表面看起来是迷信,实际上是不吃有可能引起疾病的肉,“猪羊疫死者不可食”、“诸肉臭败者不可食”、“蟹八月后可食,余月勿食”等等,【5】与汉人吃蔬菜讲究新鲜是一个道理。   

  起居保健。我国古人很早就注意良好的起居习惯,唐朝开始讲要先睡心,后睡眠,心净与安眠互为表里,朱熹也很欣赏这种说法。具体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早睡早起,最好是不掌灯即入睡,鸡未鸣就起身。同时,宋代的人已经有了睡午觉的习惯,杨万里的诗就有以午睡为名的《午睡起》、《三衢登舟午睡》等。还有陆游的诗“须臾客去主人觉,一半西窗无夕阳”,写的是午觉睡过了头。罗大经说他家住在深山之中,全家人都习惯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再让妻子顺便“作笱蕨,供麦饭,欣然一饱”,【6】是一大享受,而且有益于健康。

  卫生保健。宋元时期人们注意卫生保健的一个突出方面,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勤洗澡的习惯。上流社会的文人官员通常是10天洗一次澡,称为“沐日”,而且官员们在这一天可以休假。【7】不只是有文化的人士,一般人也注意勤洗澡,洗澡时用的去污品(相当于现在的肥皂)是皂角、澡豆,主要在浙东一带出产,当地称为肥珠子,“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皂荚,故一名肥皂,人皆蒸熟曝干乃收”。【8】还有的用灰汁擦身,去污保洁。宋人蒲宗孟生活很奢侈,日常家居的时候讲究要大洗面、小洗面,大濯足、小濯足,大澡浴、小澡浴,洗一次要用五石水,洗得过多过勤,有些“洁癖”。【9】通常的习惯是每天早晨一定要洗面,洗毕以后才出门。如果出门在外,沿街的铺子特别是澡堂门口还有出售热洗面水的。然后是漱口刷牙,当时称作“揩牙”,据说有的人要早晚揩两次牙。宋代已经有了去牙垢、保护牙齿的“揩牙方”,由茯苓、龙骨等十来种草药配成,有的专用苦参揩牙,效果也很好。【10】平常要勤洗手梳头,尤其是吃饭、祭祖、拜神和观花之前要洗手。梳头也不只是为了美观,还有养身健体的功效,宋代的男人都留长发,盘在头顶,习惯每天梳一次头,重新盘一下。范成大晚年写的《睡起理发》诗,还说“闲中多事在,一日一梳头”,习惯不改。再就是洗脚,晚上睡觉前要用热水洗脚,如“饶州细民萧七……晚市罢,归家吃饭,洗足而寝”,【11】这类习惯很普遍。不只是为了讲究卫生,宋人已经明白“梳头洗脚长生事”的道理,天天洗脚可以长寿。当然,有的地方由于缺水,没自‘洗澡的条件;也有的是受传统习俗的限制很少洗澡,比如川蜀地区,“蜀人未尝浴,虽盛暑不过以布拭之耳。谚日:蜀人生时一浴,死时一浴”,一辈子就洗两次澡。【12】还有的是个人习惯,据说王安石就不爱洗澡,经常蓬头垢面。

  元朝的大都(今北京)有很多澡堂,称为“混堂”,可以洗澡,还可以梳头、挠背、剃头和修脚,在民间家庭生活中也有洗澡的习惯。【13】这主要是汉人的风俗,蒙古人是不是这样尚不清楚。

  与卫生保健相连的是疾病的治疗,当然是请医生到家里来为重病人治病,轻一些的病可以自己到药铺去就诊。宋代一般城镇都有医生“坐铺”开诊所。由于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乡村缺医少药,很多地方还存在信鬼信巫的习俗,在当时比较偏远的广南、福建、江西和巴楚都有这种习俗,有作为的地方官到任后都要推广医学知识。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医术更为落后,更多地相信鬼巫,而且淫祀、淫祠也比较多。巫觋在治病的时候要“作法”,连跳带唱,在病人家中折腾一场。

  房事保健。宋元时期的人们在夫妻性生活方面有一些传统的习惯,尤其是把适当节制房事当做自身保健和保证婴儿健康的措施,这方面表现得比较典型的是宋代的文人。宋代文人信道教的比较多,爱读道家的书,原因之一是道家的书大都讲房中“御女”之术,他们认为女人的身体可以收容“阴气”,性交能使男人保存“原阳”,从而延长寿命,所以讲了很多性交的方式,包括一些怪癖的方式。周密说宋代的“士大夫至晚年多事偏僻之术,非惟致疾,然不能有子。盖交感之道,必精与气接,然后可以生育;而偏僻之术必加系缚之法,气不能过,是以不能有子也。爱身者当慎之”。【14】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陈抟的《云笈七签》中的《方诸洞房行事诀》、《房中玄机中萃纂要》等不只是讲如何交媾,讲通过房事保健的知识也不少,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适当节制房事,反对纵欲,认为节欲至少应该在中年减少房事,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长寿。南宋时的包恢88岁,“为枢密陪祀,臀拜郊台,精神康健。一日,贾似道忽问曰:包宏斋高寿,步履不艰,必有卫养之术,愿闻其略。恢答日:有一服丸子药,乃是不传之秘方。似道欣然欲授其方,恢徐徐笑日:恢吃五十年独睡丸”。【15】陆游也是“中年绝欲不复念”,谢良佐、范景仁、刘安世等也是这样,刘安世晚年曾说过,“自绝欲来三十年,气血意思,只知当时,终日接士友剧谈,虽夜不寐,翌朝精神如故”;谢良佐也说,“色欲已断二十来年矣。盖欲有为,必须强盛,方胜任得,故断之也……”【16】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房事是羞于说出口的,所以这些人讲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有些夸张。不过,日常生活中节制房事对身体有益,当时的人们确实是认识到了。

注释:

【1】庄绰:《鸡肋编》卷上。

【2】《说郛》缓四三《续明道杂志》。

【3】陆游:《陆放翁全集》下册,《斋居纪事》讲吃饭“皆当令腹中有余地,鱼肉仅仅可以下饭按酒则已,多尤为害。若偶食一物多,则当减一物以乘除之,如汤饼稍多,则减饭;饭稍多,则减肉,要不过此数。食罢,行五七十步,然后解襟裤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4】罗大益:《卫生宝鉴》卷·《无痛服药辨》。

【5】陈高华等主编:《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第265页。

【6】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四《lIl静日长》。

【7】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l998年版,第89页。

【8】庄绰:《鸡肋编》卷上。

【9】《宋史》卷三二八《蒲宗孟传》。

【10】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四九。

【11】洪迈:《夷坚三志》卷八六《萧七佛经》。

【12】周密:《癸辛杂志》续集上《蜀人不浴》。

【13】参见陈高华等主编:《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第269~270页。

【14】周密:《癸辛杂志》续集上《偏僻无子》。

【15】吴莱:《三朝野史》。

【16】转引自陈高华等主编:《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第409~410页。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