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史研究异军突起,取得很多成果。有学者将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命名为“海洋史学”。7月28—29日,大航海时代的澳门、广东与东南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大学举行。

  会上,中外学者分别从文献发掘、海上贸易、中西交流、海岛管理、海图对比、海盗史、海洋风俗观念等角度,全视角、多学科地探讨了20世纪前的东亚海洋史。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系教授普塔克提出,中国的妈祖崇拜与西方的圣母玛利亚信仰具有许多一致性。他从观念史的角度,对这种一致性的要素进行了细微的揭示。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松浦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提出鸦片战争前的1839年4—6月,到达广州的外国船舶以美国为最多,达到12艘,占35.3%。英国紧随其后,为9艘,占32.3%。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介绍了孤本新材料——残本《广肇英语》的基本情况,认为该书大体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墨尔本淘金华工学习英文的状态。

  本次会议由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与会学者认为,海洋史研究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一陆地史观。从陆地与海洋融通的视角出发,才能更完整地再现中国历史的全貌。据悉,会议论文将于年内结集出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08月02日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