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产业革命及其影响初探

 

  所谓13世纪产业革命,亦称第一次产业革命,是指发轫于13世纪,以水力漂洗坊的普遍出现为标志的英国毛纺织业技术革新。由此不仅导致英国毛纺织业生产和海外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英国毛纺织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国外学者对该课题多有研究,虽然结论不尽一致,但成果颇丰,引人注目(1)。在国内学术界这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的领域,仅有少数经济史论著曾作过简略介绍(2)。本文拟就有关问题提出若干粗浅看法,以期更客观地解读英国中世纪毛纺织业发展史。

  

  13、14世纪的英国毛纺织业主要生产绒面呢,生产过程大体分为羊毛整理、纺纱、织呢、漂洗、染色、起绒和剪绒等工序。其中的漂洗工序借助水和各种去垢剂,主要是漂白土,清洗绒面呢坯布,以清除残留的油脂,并通过缩水增加绒面呢的密度和重量,从而使之更为经久耐用;另外,这一工序还能使绒面呢表面纤维互相缠结,遮蔽经线和纬线,此举既可增加牢度,又能改善外观。英国传统的漂洗方式是将一定量的漂白土和绒面呢坯布一起置于水槽中,工匠或用木板拍击,或用双足踩踏。漂洗一匹呢绒需要3个工匠协同劳动,既耗时又费力,效率极其低下(3)。一直到水力漂洗机的问世,英国毛纺织业的漂洗工序才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水力漂洗机是水车与漂洗工具相结合的水力机械,即由水车带动两个垂直运动的木棰,交替捶击水槽中的绒面呢坯布。根据水流与水轮接触部位的不同,水车大体上可分为下射式水车和上射式水车两大类。前者通过水流冲击水轮下部产生动力,一般只能安装在有一定流速和深度的河床上。后者则利用引水管或渠道使水流冲击水轮上部,由此既突破了下射式水车安装的局限性,又可调节水流落差来控制输出的动能,优势十分明显。上射式水车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4世纪时罗马帝国境内的阿尔附近就有一台上射式水车(4)。欧洲的水车最初主要用于谷物加工,后来逐渐被引入毛纺织业等行业。为了适应生产需要,毛纺织业通常都使用上射式水车来提供动力。水力取代人力,不仅减轻了工匠的劳动强度,而且效率也明显提高,一个工匠可同时照看若干对由水车带动的木棰,其职责主要是观察和移动水槽内的呢绒。正因为如此,已故伦敦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埃莉诺拉·卡勒斯-威尔逊称水力漂洗机的普遍使用为“13世纪产业革命”,并认为其意义堪与18世纪纺织机械化媲美(5)。

  安装水力漂洗机的场所被称为水力漂洗坊,关于水力漂洗坊在欧洲出现的时间,学界意见尚有分歧。林恩·怀特(小)认为,欧洲水力漂洗坊最早可能问世于990年,最迟也不会晚于1040年(6)。卡勒斯-威尔逊则指出,据目前所掌握的史料,1086-1087年间的一份文献曾提及奥恩河畔的阿讷贝克(7)可能有一个水力漂洗坊,这是迄今所知欧洲大陆有关水力漂洗坊的最早记载(8)。至于水力漂洗机传入英格兰的时间,学术界认定为12世纪晚期,(9)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异议。12世纪末,英格兰寺院经营的毛纺织业已开始使用水力漂洗机,13世纪时逐步推广到整个英格兰(10)。目前所知英格兰最早的4个水力漂洗坊都出现于亨利二世时代,分别位于威尔特郡马登河畔的斯坦利、林肯郡培因河畔的柯尔比及约克郡和科兹沃尔兹的圣殿骑士团的领地上。威尔特郡的马姆斯伯里,或其附近也可能存在一个漂洗坊。此外,1197年牛津郡的明斯特洛维尔也出现了一个水力漂洗坊。自爱德华一世统治时代起,水力漂洗坊的数量日趋增多,至1327年以前有资料可证实的水力漂洗坊总数达150-160个。专家认为,实际数字一定远不止这些,因为人们对当时王室和教会以外的产业知之甚少(11)。

  得益于廉价的水力资源和显著提高的生产效率,水力漂洗日渐排挤人力漂洗,在竞争中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1298年或稍后,有关伦敦工匠将呢绒送到斯特拉特福和恩菲尔德的水力漂洗坊进行漂洗的事情首先见诸文字(12)。最初可能偶尔为之,但从14世纪初叶开始,伦敦的呢绒制造商经常委托斯特拉特福、旺兹沃思和恩菲尔德等地的水力漂洗坊漂洗呢绒。“内地”漂洗的呢绒也在布里斯托尔进行后期加工(13)。水力漂洗坊的发展使得城市漂洗匠面临失业之虞,为此部分城市曾明令禁止市内呢绒工匠委托水力漂洗坊漂洗呢绒。伦敦早在1298年就颁布了这样的规定,后来又于1376、1391和1404年多次重申前令(14)。然而一切皆无济于事,14世纪时英格兰水力漂洗坊数量剧增,遍布各个呢绒生产郡的河谷地带(15)。良好的盈利前景,引得教俗领主纷纷解囊,投资水力漂洗行业。早在1208-1209年间,温切斯特主教就分别出资9英镑多和16英镑,在布莱特威尔和汤顿的庄园各兴建一个水力漂洗坊。此外,他还在新的自治城市唐顿和威特尼各建造了一个水力漂洗坊(16)。1252年,可能是为了满足周边乡村地区呢绒生产后期加工之需,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的领主也在当地设置了一台水力漂洗机和三口染色锅(17)。随着水力漂洗坊数量的增加,某些地方出现了令投资者颇感失望的情况,即盈利减少。在肯德尔,最初水力漂洗坊的半个股份价值10马克,但到了1274年却仅为8马克,降幅达20%,其原因在于斯泰夫利河上游又新建了一个水力漂洗坊(18)。这一事例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13世纪英国水力漂洗技术普及的势头。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