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征耗考论
内容提要:在军需财政“量出”难计的前提下,征耗是五代“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一背景下,五代不断调整征耗政策,征耗的内容、额度和性质有明显变化,出现了多样化、折变化和经费化的趋势,体现了唐宋之际赋税演进的基本特征。这不仅加剧了五代社会矛盾,也对宋以后赋税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五代 征耗 多样化 折变化 经费化
唐五代附加税研究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而征耗作为附加税的一种,也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①]通过唐五代加耗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唐五代税制的认识。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专门探讨五代征耗的有关问题。
一、征耗溯源
征耗作为附加税,究竟始于何时?文献上缺乏明确的记载。清代钱陈群从唐代财政上考察,认为耗羡始于“羡余赏格”:
伏查正供之外有耗羡一项,昉于唐之中叶,立羡余赏格。于是天下竞以无艺之求为进阶之计。五代相沿滋甚。宋太祖乾德四年,从张全操之请,罢羡余赏格。《宋史》美之。然入于公者虽罢,而出于民者未必尽除。[②]
清代孙嘉淦从赋役制度演变上探究,认为役法和币制的演变,促使耗羡的产生:
伏查古者取民之法不过粟米布缕之征。而辇送官物,皆用民力,即在力役之征之内,故有正供而无耗羡,不需耗羡也。嗣后变货币为银两,则倾销有费矣;变夫役为佣雇,则解送有费矣。故随正供而输耗羡,不得不需耗羡也。[③]
基于视角的不同,钱、孙观点殊异。尽管二者皆有一定的道理,但前者对唐代征耗的认识止于“羡余赏格”,尚不深入;后者对赋役制度本身演进的考量,又缺乏唐代具体材料的支撑。从实证的角度,李锦绣通过对已出土的唐代含嘉仓铭砖中有关加耗铭文的研究,并据铭砖上的年号“天授元年(690)”、“长寿元年(692)”和“通天二年(697)”,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而推断“唐前期正租和地税均有加耗”[④]。陈国灿对莫高窟北47窟新出《唐开元廿四年后丁租牒》进行复原并加以研究[⑤],其中涉及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加耗的征收。而《夏侯阳算经》中有关于加耗的计算,虽然该书成书的具体年代学界观点不同[⑥],但主要各说都认为在唐中期。同时,《夏侯阳算经》也得到日本学者仁井田陞的重视,并作为其《唐令拾遗·赋役令》一书拾遗补阙的重要材料之一,征引良多。
以上对征耗起源的研究,可归纳为二说:钱陈群的唐中叶说,以“羡余赏格”作为标志;李锦绣认为征耗是为税物在征纳过程中的损耗而设的,唐前期正租和地税均有加耗,但没有明确征耗制度的起点,可简称唐前期说。由于新发现的出土材料记载征耗比传世文献为早,因而可以判断,李锦绣的观点颇为允当。
二、五代征耗
五代财政支出以军需为主,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两税的附加税,征耗的种类、额度和性质都有新的变化。
后梁征耗见于开平三年(909)八月敕:“所在长吏放杂差役,两税外不得妄有科配。……又今岁秋田,皆期大稔,仰所在切如条流本分纳税及加耗外,勿令更有科索。”[⑦]具体征耗额度虽然不明,但“加耗”作为纳税的“条流本分”,当属于法定征税内容。至于敕文中的“科配”,可根据后唐有关诏令奏疏加以认识。同光二年(924)二月敕:“……伪朝已来,通言杂税,有形之类,无税不加,为弊颇深,兴怨无已。……”[⑧]同光三年(925)二月敕:“……城内店宅园圃,比来无税,顷因伪命,遂有配征。……”[⑨]同年闰十二月,吏部尚书李琪上疏:“请两税不以折纳为事,不以纽配为名,止以正税加纳。”敕:“本朝征科,唯有两税,至于折纽,比不施为。宜依李琪所论,应逐税合纳钱物、斛斗及盐钱等,宜令租庸司指挥并准元征本色输纳,不得更改,若有移改,须具事由闻奏,请下中书门下商量,别候敕旨。”[⑩]事实上,后梁虽曾明令禁止科配,但科配、折扭现象仍然存在。
后唐征耗,是在继承唐代两税制度并检讨后梁杂税之弊这一前提下进行的。庄宗奉唐代两税法为本朝制度。同光四年(926),度支员外郎骆鹏举上疏,“请节声乐、薄滋味、崇俭约、断形势影庇富户、纳仓储去加耗,每岁青苗、盐钱、杂税等钱不纽配,条钱陌无阙,召人耕旷土,免三年地租,使观风察俗。”“敕旨以断形势影庇、纳仓租物加耗等从之。”[11]这表明“加耗”和“纽配”现象在后唐初期也是存在的。明宗天成元年(926)四月敕:“应纳夏秋税,先有省耗,每斗一升,起今后只纳正钱[12],不得别量省耗。其余刍、藁,亦不得别加征耗。”[13]此敕取消了省耗,并明令对刍、藁等军需之物不得加耗。天成二年(927)六月二十九日,户部奏:
先准天成元年五月十五日敕,检纳夏秋苗子斛斗,每斗只纳一斗,官中纳不收耗。人户送纳之时,如有使官布袋者,每一布袋,使百姓纳钱八文。内五文与擎布袋人,余三文即与仓司充吃食、铺衬、纸笔、盘缠。若是人户出布袋,令只纳三文与仓司。[14]
此上奏承明宗天成元年(926)四月敕,两税斛斗不征省耗,但有布袋钱三文,充仓司经费,并列有“吃食、铺衬、纸笔、盘缠”等具体开支项目。尽管后唐敕令明文规定停征省耗,但从符习被罢归京师一事来看,地方上的征耗现象仍然存在。“(天成)四年,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15]据“多收加耗”看,符习的问题在于多收,地方上加耗是存在的。至长兴元年(930),征耗仅限于两税斛斗以外特定的税物,且有州府和省库受纳之别:
三月敕:天下州府受纳:……其细绢、絁、布、绫、罗每匹纳钱一十文,足陌。丝、绵、绸、线、麻、布等每一十两,纳耗半两。……省库受纳:……丝、绵、绸、线子每一百两纳耗一两。其诸色匹叚〔段〕并无加耗。此后并须依上件则例受纳。[16]
以上材料所见征耗,仅限于丝、绵、绸、线、麻、布等,其余的不计征耗,而受纳有州府和省库之别,体现天下财赋三分的特点。长兴二年(931),秆草加耗。长兴二年(931)闰五月敕:“今后诸州府所纳秆草,每二十束别加耗一束,充场司耗折。其每束上旧纳盘缠钱一文,仰官典同共系竖,一一分明上历,至纳遣了绝已来,公使不得辄将出外。”[17]同时又恢复两税斛斗的征耗,但不是省耗而是“仓司耗折”。又敕:“诸道州府所纳两税斛斗,今后每斗上纳加耗二合,准备仓司耗折,其收到布袋钱,仰官典同共系署,一一分明,上历支缗。”[18]此次征耗的额度,相比于天成元年(926)之前的省耗,是其五分之一,有明显的减轻。从“每斗上纳加耗二合”作为“仓司耗折”来看,当为鼠雀耗,其事见于《五代史补》卷二《明宗入仓场》:
明宗之在位也,一旦,幸仓场,观纳。时主者以车驾亲临,惧其得罪,较量甚轻。明宗因谓之曰:“且朕自省事以来,仓场给散,动经一二十年未毕,今较量如此,其后销折将何以偿之?”对曰:“竭尽家产不足,则继之以身命。”明宗怆然曰:“只闻百姓养一家,未闻一家养百姓。今后每石加二斗[升]耗,以备鼠雀侵蠹,谓之鼠雀耗。’仓粮加耗自此始也。”[19]
此则材料中,“每石加二斗耗”的“二斗”应为“二升”的讹误[20]。五代“仓粮加耗”始自后唐明宗[21]。后唐仓司加耗,自同光四年(926)“纳仓储去加耗”,至长兴二年(931)闰五月“每斗上纳加耗二合”作为仓司耗折,虽然明宗时停征省耗,但丝绵之类、秆草和仓粮加耗,耗及两税的征收和储存,而鼠雀耗的加征,使仓司征耗有税名化的倾向[22]。
后晋征耗承继后唐,但出现了折色现象。天福八年(943)五月十五日,三司奏:
“天下今后诸仓,请据人户元纳耗二升,内一升依旧送纳本色,充备鼠雀耗折;一升即令人户送纳价钱两文足,与元纳钱八文足,共一十文足,充备仓司斗袋、人夫及诸色吃食、纸笔、铺衬、盘缠支费。”从之。[23]
后晋按人户征耗二升,其中一升折变为钱,充仓司杂办经费,使折色和征耗结合在一起,征耗出现了折色化和经费化的趋向。
至后汉时,征耗转向严苛,这与三司使王章有直接关系。王章恢复了后唐停征的省耗,并增加了省耗的额度。“旧制,秋夏苗租,民税一斛,别输二升,谓之‘雀鼠耗’。乾祐中,输一斛者,别令输二斗,目之为‘省耗’。百姓苦之。”[24]元代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中引“致堂胡氏曰”认识这一问题:
百姓输税足雀鼠耗,蠹仓廪乃有司之责,而亦使百姓偿之,敛税重矣!然称之曰“雀鼠耗”,尚为有名,章乃使十倍而偿,十百千万有定数矣。以八十为百,既非定数,然出入皆然,尚为均一,章乃于出者特收其三。省耗不已,于是有一斛之税又取其三斛者。省陌不已,于是有一千之省又取其头子者。[25]
宋代胡寅明确指出加耗的直接后果是百姓承担赋税的加重,甚至出现耗过正税的现象,因而加耗过多也成为革除地方弊政的主要内容。后晋天福七年(942)十一月,“礼部郎中李为光上封事,为诸州府仓场逐年所纳百姓秋夏租加耗颇多,乞行条理,庶得远近舒苏。”[26]到后周加耗的弊政才有所扭转。广顺元年(951)正月敕节文:“其诸道州府仓场库务,宜令节度使、刺史专切钤辖,掌纳官吏,一依省条指挥,不得别纳斗余、秤耗。旧来所进羡余物,今后一切停罢。”[27] 并对“厚取耗余”者予以严惩,“(显德元年(954))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赐死,坐监纳厚取耗余也。”[28]广顺三年(953)正月敕:“……其二:省司元纳夏秋税匹叚〔段〕,每匹纳十钱,每贯七钱。丝、绵、细线每十两纳耗半两,粮食每石耗一斗八钱,蒿草每十束耗一束,钱五分,鞋每两一钱。此外,别无配率。今后青州所管州县并依省司则例供输,如违,罪无轻恕。”[29]至此,省司的丝绵类加耗和后唐长兴元年(930)的州府加耗相同,可能是长兴元年(930)以后省司加耗有所提高,而青州所管州县的加耗高于省司,因而青州知州阁门使张凝奏陈要求州府依省司加耗,以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
以上可以看出,在军需财政下,五代两税征耗的种类、额度和性质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多样化、折变化和经费化的趋向。这表明,自唐后期实行的两税法虽有征收趋向简化的精神,但从征耗演进来看两税的附加税却日趋繁杂。
三、内容及特点
五代出现了以耗为主要计征对象的征收名目,从征税的性质来说,这些名目都属于附加税,这类税目的出现适应了五代军需财政的需要。五代征耗名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省耗。为中央财司征收的加耗,指两税斛斗在征收过程中的损耗。省耗一名始见于后唐[30],据“天成已前已有省耗”推断,后梁两税斛斗加耗也是存在的,当沿袭唐代后期两税斛斗纳耗。五代省耗,自后唐天成元年停征,至后汉乾祐中复征,但征耗额度提高了一倍。
(二)仓、场耗。即仓司耗折和场司耗折,为税物储存而产生的损耗。据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八月诏:“……天下诸州府应纳义仓及诸色斛斗二合耗外,切宜禁断。”[31]又宣宗大中六年(852)十一月敕:“应畿内诸县百姓军户,合送纳诸仓及诸使两税,送纳斛斗,旧例,每斗函头耗物遽除,皆有数限,访闻近日诸仓所由,分外邀额利,索耗物,致使京畿诸县,转更凋弊,农桑无利,职此之由。自今以后,只令依官额,余并禁断。”[32]可见,“送纳诸仓及诸使两税”,体现了唐宪宗以后的财政特色。[33]“应纳义仓及诸色斛斗二合耗”,这里的“二合”是仓司耗折的常数。“每斗函头耗物遽除”里“耗物”显然是两税的加耗。五代仓司耗折自同光四年(926)“去加耗”到长兴二年(931)“加耗二合”,后唐明宗仓粮加耗名为鼠雀耗,又称雀鼠耗。由于征耗和折色结合在一起,涉及了仓司的管理费用,使征耗由本义的实物之耗又包含了事务之耗。场司耗折,主要指刍、藁之类的耗折。天成元年(926)“刍、藁”不得加耗,长兴二年(931)秆草加耗。仓、场征耗,赋及之物在于粮草,这突出了五代军需财政的需要。
(三)州府、省库受纳加耗。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明令纳耗有州府和省库之别,具体加耗对象为两税斛斗外的丝、绵、绸、线、麻布类和秆草等税物,州府耗额高于省库,后唐在一定的征耗对象上承认了中央和地方的不一[34],而不涉及两税斛斗,这与明宗天成元年(926)四月敕中“不得别量省耗”吻合。但据后周广顺三年(953)正月敕,省司征耗额度与后唐长兴元年(930)的州府征耗相同,征耗额数有所提高。
由五代征耗的实际支出判断,漕耗有可能成为一种征耗。漕耗指漕运之耗,当为官支,其弊亦由民出。后周显德二年(955)春正月庚辰,世宗“以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诏自今每斛给耗一斗”[35]。此事《五代会要》记载颇详,“上谓侍臣曰:‘转输之物,向来皆给斗耗,自晋、汉以来,不与支破。仓廪所纳新物,尚破省耗,况水路所般,岂无损失,今后每石宜与耗一斗。’”[36]从“转输之物,向来皆给斗耗”看,漕运给斗耗应不限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五月三日敕:“应沿河船般仓,依北面转运司船般仓例,每一石于数内与正销破二升。”[37]正因为官给,宋代吴箕认为“漕运给斗耗”为五代“良法美意”[38]之一。明代陆深也认为这是仁政,“予昨记后唐明宗与我太祖加耗以为仁政,按周世宗显德中每石与耗一斗,此出之于官以资转运,非谓取之于民也。[39]《文献通考》卷二五引“致堂胡氏曰”:
受税而取耗,虽非良法,诚以给用,犹不使民徒费。今观世宗之言,则知晋、汉间取雀鼠耗及省耗未尝为耗用,直多取以实仓廪耳。比及输运,其当给耗,反不与之,而或责之纲吏,或还使所出州县补其亏数,亡身破家,不可胜计,岂为国抚民之道也。不宜取而取者,省耗糜费是也;当予而未尝予者,漕运斗耗是也。” [40]
由“所出州县补其亏数”这一点上看,漕耗本由官给,其弊则责于民出,变成具有单独加耗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明代丘浚认为,“是以积粮者自唐明宗始给鼠雀耗,而运粮者亦给斗耗,用是故也,既名为耗,而官又取之,甚者计算俾其偿焉,是何理也?”[41]
从根本意义上讲,征耗的目的在于保证了财政征收的额度,同时也由于征收额度的弹性,可以满足五代军需财政支出的需要。五代征耗作为两税的附加税,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从下表上看,五代征耗具体内容,可以从计量单位上加以分类,主要有三种:
一是斗耗之类。斗耗是以容量作为计量单位进行征耗,对象为两税正税斛斗,计征容量的单位有斛、石、斗、升、合等,五代省耗、仓耗和鼠雀耗就是以斗耗计征。
二是两耗之类。两耗是以重量作为计量单位进行征耗,无法从容量衡量的两税所征收的丝绵之类,如丝、绵、绸、线、麻布等。计征重量的单位有十两、一百两等。
三是束耗之类。束耗是以数量作为计量进行征耗。对于既不便于计量容量也不便计量重量的刍、藁等秆草类,计量数量为二十束、十束等,而“诸色匹段”并不加耗。
从计量的分类上,可见五代征耗主要是实物征耗,且具有可计量性。由后周广顺三年(953)正月敕中所见征耗,涉及匹段无耗,丝、绵、细线、粮食、蒿草等加耗,分别按照两耗、斗耗和束耗进行计征,加耗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耗与钱统计并征,体现了新的变化。
五代征耗内容表[42]
时间 |
内容 |
资料来源 |
后梁开平三年八月 | “仰所在切如条流本分纳税及加耗外,勿令更有科索。” | 《册府元龟》卷191《闰位部·政令》 |
后唐天成元年四月 | “应纳夏秋税,先有省耗,每斗一升,起今后只纳正钱,不得别量省耗,其余刍、藁,亦不得别加征耗。” |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 |
长兴元年三月 | “州府受纳:……丝、绵、绸、线、麻、布等每一十两,纳耗半两。” |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 |
“省库受纳:……丝、绵、绸、线子每一百两纳耗一两。” | ||
长兴二年闰五月
|
“今后诸州府所纳秆草,每二十束,别纳加耗一束充场司耗折。” |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 |
“诸道州府所纳两税斛斗,今后每斗上纳加耗二合,准备仓司耗折。” | 《五代会要》卷27“仓”条 | |
明宗在位 | “每石加二斗[升]耗,以备鼠雀侵蠹,谓之鼠雀耗。” | 《五代史补》卷2《明宗入仓场》 |
后晋天福八年五月 | “天下今后诸仓,请据人户元纳耗二升,内一升依旧送纳本色,充备鼠雀耗折;一升即令人户送纳价钱两文足,与元纳钱八文足,共一十文足,充备仓司斗袋、人夫及诸色吃食、纸笔、铺衬、盘缠支费。” | 《五代会要》卷27“仓”条 |
后汉乾祐中 | “乾祐中,输一斛者别令输二斗,目之为省[43]耗……” | 《册府元龟》卷510《邦计部·重敛》 |
后周广顺三年正月 | “省司……丝、绵、细线每十两纳耗半两。粮食每石耗一斗八钱。蒿草每十束耗一束钱五分。” |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 |
以上可见,五代征耗主要继承了唐代后期的征耗制度,但其内容上有很大变化,有以下特点:首先,征耗范围扩大。征耗既有税物收纳的纳耗,又有储存的仓场耗和运输的漕耗,甚至事务之耗,涉及财政征收的整个过程。其次,征耗对象增加。正税斛斗的斗耗之类,丝、绵、绸、线、麻布等所纳两耗,以及蒿草的束耗,征耗涉及两税征收的对象较多。第三,征耗额度不一。从正税斛斗的斗耗上看,征耗额度一般为十分之一[44],甚至达到十分之二,正税斛斗征耗的额度高。其余丝绵之类两耗为百分之一和二十分之一,蒿草束耗为十分之一。以上征耗额度基本上继承了唐后期征耗额度,但也有变化,比如省耗。其中斗耗和束耗之类,人马所用粮草,为军需急用,征耗额度较大,这体现了五代军需财政的时代特色。第四,征耗计入杂办。后晋征耗折色,充入杂办经费支出,征耗本意的改变,使征耗折变化和经费化,且具有更强的弹性。由于藩镇割据,五代中央征耗政策对地方约束力不强,地方在征耗实施上往往有很大操作空间,限于材料,五代地方上实际征耗尚不清晰。
五代征耗演变适应了五代军需财政的需要,具有多样化、折变化和经费化的特色。征耗作为两税的附加税,经费支出从实物之耗中衍生出来,初具古代税费的双轨性特征。
四、影响及流变
五代军需财政不仅使征耗成为两税外弹性较大的附加税,而且征耗的多样化、折变化和经费化也对五代以及后世影响深远。
从政治层面上看,五代征耗体现了五代的暴政,加剧了五代社会矛盾。以军需为主要支出方式的五代中央财政,征耗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征耗多样化、折变化和经费化的内在动力。后梁政权“恣为掊敛,至于杂色、斛斗、柴草受纳,仓场邀颉人户,分外诛求,纳一斗则二斗未充,纳一束则三束不了,互相蒙蔽,上下均分,疲毙生灵,莫斯为甚。”[45]后晋天福二年(937)四月敕禁止“在京及诸道监临主当仓库官吏等当受纳时例破加耗”[46],这说明“例破加耗”的存在。后汉少帝时,王章增加耗额,“专于权利,剥下过当,敛怨归上,物论非之。……百姓苦之。”[47]由于五代中央对地方控制较弱,地方上经常出现耗外加耗现象,“(天成元年(926)八月)丁未,枢密使院条奏:‘诸道节度使、刺史内,有不守诏条,公行科敛,须行止绝。州使所纳军粮,不得更邀加耗。……’”[48]但在天成四年(929),汴州节度使符习因“多收加耗”而罢归京师。甚至,后周孟汉卿因“坐监纳厚取耗余”而被赐死。征耗有时也成为灾害蠲免的对象,“(同光二年(924))十一月,中书门下奏:‘今年秋,天下州府多有水灾,百姓所纳秋税,请特放加耗。’从之。”[49]足见征耗在赋税中的地位。五代征耗是两税外弹性较大的附加税,往往成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工具,进而加重了五代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正如《宋史》中对两税法演进的认识:“其弊也,先期而苛敛,增额而繁征,至于五代极矣。”[50]五代征耗正体现这一点。
从制度层面上看,五代征耗的多样化、折变化和经费化,对五代以后赋役制度产生深远影响。五代征耗的多样化,主要体现为征耗内容、征耗名目和征耗用途的多样化。五代征耗的折变化,征耗服务于财政的需要,其本意渐失。五代征耗的经费化,征耗中蕴含杂办耗费,由本意的实物之耗增加了事务之耗。五代征耗多样化、折变化和经费化的特征,体现了唐宋之际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征耗从初始时保证征收赋税的额度而加征实物损耗的这一目的,演变为增加财政收入的税收理念和工具,使其具有更强的附加性,这不仅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宋以后的财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51]
五代征耗作为附加税,其种类、额度和性质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唐代后期两税法以财政的目的进行征税发展的必然,体现了唐宋之际赋役制度演变的规律,是认识两税法乃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
[作者简介]盛险峰,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研究员,合肥,230039,邮箱:yangzhixingzhi@aliyun.com.
*本文在两位匿名审稿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对两位专家的不吝赐教,谨表谢意!
[①]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主要有郑学檬《五代两税述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4期)、《五代十国的杂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4期)、李锦绣《唐前期的附加税》(《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陈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与田赋征收》(《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陈明光《从“两税外加率一钱以枉法论”到两税“沿征钱物”――唐五代两税法演变续论》(载《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资料》第25辑,武汉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2009年)等。唐前期征耗研究可参见李锦绣的有关成果,唐后期征耗研究可参见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郑学檬主编的《中国赋役制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和陈明光的有关研究。
[②] [清]钱陈群:《条陈耗羡疏》,《清朝经世文编》卷27,《魏源全集》第14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版,第567页。
[③] [清]孙嘉淦:《办理耗羡疏》,《清朝经世文编》卷27,第562页。
[④] 《唐前期的附加税》,第125页。
[⑤] 陈国灿《莫高窟北47窟新出<唐开元廿四年(736)后丁租牒>的复原与研究》,《敦煌研究》2002年第2期。
[⑥] 据李兆华《传本<夏侯阳算经>成书年代考辨》(《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551页)辑录传本《夏侯阳算经》成书年代有钱宝琮的“公元780年之后不久”和“公元762—779年间”以及陈明光的“公元788—816年间”三说。
[⑦] [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卷191《闰位部·政令》,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313页。
[⑧]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第5839页。
[⑨]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第5839页。
[⑩]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第5839、5840页。
[11] 《册府元龟》卷547《谏诤部·直谏一四》,第6571页。
[12] “正钱”,《五代会要》卷二五“租税”条“天成元年四月赦节文”中作“正税数”。
[13]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第5840页。
[14] [宋]王溥撰:《五代会要》卷27“仓”条,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32页。
[15] [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卷59,《符习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793页。
[16]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第5840页。
[17] 《五代会要》卷25,“杂录”条,第403页。
[18] 《五代会要》卷27,“仓”条,第432页。
[19] [宋]陶岳撰:《五代史补》卷2,《明宗入仓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07册,第651、652页。
[20] [宋]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卷54《财赋门·杂赋类》:“明宗恻然,乃诏自今石取二升为鼠雀耗。至今行之,所谓加耗是也”(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05页);[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23“输租增耗”条:“五代汉王章为二〔三〕司使,往时民租石输二升为鼠雀耗,章増一石输二升为二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27册,第878页);[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87“石输二升”条:“五代汉王章为三司使,往时民租石输二升为鼠雀耗,章増为二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75册,第622页);[明]陆深《俨山外集》卷14《停骖录》:“加耗二字,起于后唐。明宗入仓见受纳,主吏折阅,乃令石取二升为鼠雀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85册,第76页);[清]吴玉搢《别雅》卷5:“一硕一石也……五代史《王章传》:往时民租一硕输二升为鼠雀耗,章乃増一硕输二斗为省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22册,第768页)。可见,后汉王章増一石输二升为二斗有作为鼠雀耗和省耗的两种说法,从耗额上看应为省耗。再结合后晋、后汉的鼠雀耗以及明宗在位时期的为政,《五代史补》卷2《明宗入仓场》中“每石加二斗耗”的“二斗”应为“二升”之讹。
[21] 郑学檬和李锦绣二位先生认为仓粮加耗最早见于唐后期“函头”的征纳(《中国赋役制度史》,第294-295 页;《唐代财政史稿》下卷第二分册,第729—731页)。
[22] 由后唐长兴二年闰五月敕中的“每斗上纳加耗二合”和明宗仓场观纳而征“每石加二升耗”,从耗额上看,二者耗额相同,当为一事;若是二事,仓司征耗则有叠加之嫌,而仓司耗折的税名化,有杂税的倾向,故南宋章如愚在其《山堂考索》中把鼠雀耗列入“杂赋类”。
[23] 《五代会要》卷27“仓”条,第432页。
[24] 《旧五代史》卷107《王章传》,第1410页。
[25] [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卷4,《田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页。
[26]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第5841页。
[27] 《五代会要》卷27“仓”条,第433页。
[28] 《旧五代史》卷114《世宗纪第一》,第1521页。
[29] 《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第5843页。
[30] 据《资治通鉴》卷289胡三省按:“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赦文:‘应纳夏秋税子,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只纳正税数,不量省耗。’如此,则天成已前已有省耗,每斛更输一斗,天成罢输之。后至汉兴,王章复令输省耗,而又倍旧数取之也。”([宋]司马光撰,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289,隐帝乾祐三年十一月,第9429页)
[31] 《册府元龟》卷147,《帝王部·恤下二》,第1783页。
[32] [宋]王溥撰:《唐会要》卷88,“仓及常平仓”条,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8页。
[33] “分天下之赋以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宰相裴垍又令诸道节度、观察调费取于所治州,不足则取于属州,而属州送使之余与其上供者,皆输度支。”([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卷52《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59页)
[34] 见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下卷)第二分册第733页。
[35] [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292,世宗显德二年正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9522页。
[36] 《五代会要》卷27,“漕运”条,第431页。
[37] 《五代会要》卷27,“漕运”条,第431页。
[38] [宋]吴箕撰:《常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4册,第256页。
[39] [明]陆深撰:《俨山外集》卷16,《续停骖录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85册,第87页。
[40] 《文献通考》卷25,《国用三》,第244页。
[41] [明]丘浚撰:《大学衍义补》卷33,《治国平天下之要·制国用·漕挽之宜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12册,第424页。
[42] 表中的“时间”只与“内容”中引文材料相关。
[43] 原文为雀耗,从《资治通鉴》,改为省。
[44] “什一”为三代田制的基本精神,一向为儒家所崇尚。如《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徹,其实皆什一也。”(朱熹注:《孟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虽然五代征耗的额度上仍然能看出三代制度的遗韵,但已违背了儒家本意。
[45] 《册府元龟》卷92,《帝王部·赦宥十一》,第1103页。
[46] 《册府元龟》卷613,《刑法部·定律令五》,第7361。
[47] 《册府元龟》卷510,《邦计部·重敛》,第6116页。
[48] 《旧五代史》卷37,《明宗纪第三》,第508页。
[49] 《旧五代史》卷141,《五行志》,第1882页。
[50]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174,《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202页。
[51] 南宋章如愚认为:“宋国初,平斛斗,而秋苗唯正赋,间虽有义仓之敛,然寻即罢去。今日有正耗、有省耗、有中耗、有斗脚、有市例,头子之外有糜费矣”([宋]章如愚编:《山堂考索后集》卷54《财赋门·杂赋类》,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805页);洪迈认为,“今时大不然,毎当输一石,而义仓省耗别为一斗二升,官仓明言十加六,复于其间用米之精粗为说,分若干甲,有至七八甲者,则数外之取亦如之”( [宋]洪迈撰:《容斋随笔·续笔》卷7《田租轻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95页);明代陆深认为“我太祖则每斗起耗七合,石为七升,盖中制也。江南粮税每石加耗已至七八斗,盖并入杂办,通谓之耗,意不止于鼠雀为也。近时巡抚乃于田亩上加耗,则渐失初意矣”([明]陆深撰:《俨山外集》卷14《停骖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85册,第76页)。从宋明的征耗来看,沿袭了唐五代的征耗制度,特别是五代的征耗制度。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4期。
If you been looking for a job or a second job
casas bahia Designer Inspired Handbags Accent Your Style
youpornSpending on Teen Fashion Slides
xhamster festive attire can be easily assembled with
The Best Colors to Wear When Having School Picture Taken
porno Pass the mixture through a fine strainer and add the cream
What Will It Cost Google to Leave China
porno is a nice change over the lagging last few months
Organize Your Email and Optimize Your Business
porno In your interview with Vanity Fair
Gold plated jewelry wholesale bulk supplier
rape porn Start looking at clothes in a different way
A Major Sector in India
milf porn you would be mistaken
Look more beautiful and feminine with attractive and beautiful nails
youjizz So read a new book
Teen Marketing And Body Image
free gay porn adidas can certainly woven 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