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负载价值
【核心提示】为了让技术更好地发展,我们有必要强化技术价值负载的意识,强化对于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和权力失衡问题的批判意识,更加注意聆听哲学家、伦理学家以及弱势人群对于技术发展的批判声音,而不能抱定技术发展天然合理的教条态度。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引人深思。某银行新近开发了一种技术,只需设置一个保底金额,如1000元,银行将每天查询账户余额,只要大于1000元,将把超出部分自动转账至另外主账户上,不再需要每月转账,并且转账费用全免。介绍这一技术的微博引发众多网友转发,对于这个新功能,网友们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男士大多哀叹“这个功能太残暴了”,而女士则表示欢迎,认为这对太太们掌管财务是极大的福音。
银行所提供的新功能,从推出动机上看,肯定不是存心想剥夺男人的经济自由,也不是为了谄媚女人。它的意义在于一种显而易见的工具合理性:更加有效地、合理地利用个人资金。但问题在于,这种具有明显工具合理性的技术会导致已有的权力关系失衡,让男人的经济自由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当然,对于女性来说,这项技术帮助她们更好地控制男人,是一项人性化的技术。它会使得男人偷藏私房钱变得更加困难,维护自己经济自由空间的成本显著增高。因此,这项技术本身明显是价值负载的,它导致男人的经济权利进一步沦陷,而使得女人对男人的控制程度明显升高。
这明显与我们长期以来耳熟能详的传统观点——技术是中性的,不负载任何价值——相矛盾。问题出在哪儿呢?
技术中性论的问题在于,它假定技术手段和技术使用是可以分开的,假定不同利益方在利用技术手段的可能性方面是平等的。而这种假定本身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技术手段和技术使用本身未必能截然分开。对技术使用的控制,往往也必须要控制技术本身。比如,维护正常的计算机网络秩序,需要封杀和控制黑客技术的传播和教学。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反对核战争威胁的秩序安排,一定会对相关的核技术扩散传播乃至相关的材料严密控制的原因。
不同的利益方,对于特定技术手段的使用,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是毫无选择的。特定技术对于不同利益方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一个版权保护很糟糕的环境中,DVD播放机的超强纠错技术,给版权所有者带来的损害可能是毁灭性的。上述银行归集资金的案例中,这种技术显然是有利于女人掌握男人的财务信息,而不利于男人向女人隐瞒财务信息。又比如,近些年来飞速发展的微博技术,有利于网民通过自媒体发声,也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分享,但给不良信息的控制带来新的挑战。
技术在研发、传播、应用过程中当然会受到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会受到商业因素、文化传统的影响,但是技术本身也会反过来影响商业因素、文化传统。
由于特定技术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不同人群对特定技术使用的可能性也不同,所以,特定技术在特定情境中,是具有明确价值负载的,会影响权力平衡。因此,在评价某一项技术的后果时,一定要注意它对不同人群、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影响,不能抽象地谈技术对人类的利益,抽象地谈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所以,为了让技术更好地发展,我们有必要强化技术价值负载的意识,强化对于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和权力失衡问题的批判意识,更加注意聆听哲学家、伦理学家以及弱势人群对于技术发展的批判声音,而不能抱定技术发展天然合理的教条态度。只有这样,技术的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的不同群体,才能尽量避免技术的负面影响。
(作者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25日第4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