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都通史·元明时期》

  素号“天府之国”、“一片真土”的成都,自古至今皆为西南重镇,其历史与文化深受重视,相关著作很多。近得《成都通史》,即为关于成都的最新著作,是书为成都社科学院的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展读其卷五《元明时期》(陈世松、李映发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颇觉特点鲜明,内容详实,对了解元明时期的成都甚有裨益,也为地方通史的写作提供了良好借鉴。

  本卷在写作上呈现突出重点,力避面面俱到的特点。本卷所述元明成都之史,重在展现城市发展、经济商贸、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而于地方政治则篇幅较少。全卷十章中,用六章叙述政治之外的内容,仅《元代成都的军事世家》、《坐镇西陲的蜀藩宗室》、《张献忠建号成都》三章与政治有关。本卷在内容安排上的这个特点,是这一时期成都地区实际的真实反映。成都作为首府,400 年间,在经济商贸、城市建设、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区域内它的这些方面的影响力,比其作为一方政治中心的影响力更为深远。而元代之军事家族、明代之蜀王又与当地政治及治理关系密切,特别是张献忠在成都的活动,更是明末的大事件。这些都是研究成都史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本卷所记录的情况与史实相符,体现了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这种安排,也为地方史的写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和范例。本卷在对元明时期成都历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前述能体现当地特点的内容,各以专题详细叙述,而其他方面的内容,则在各章之外的“概述”和“大事记”中,提纲挈领地加以简述和补充。有详有略,详则不厌其细,略则要而不繁,各得其宜。

  本卷在内容上也呈现许多特点,有颇多可述之处。

  首先,本卷的一些研究具有拓展之功。如关于朱明宗室蜀藩的内容,是目前所见对蜀藩最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举凡蜀王世系、王位继承、王府建筑、王府官署、陵墓,以及蜀藩的经济、文化生活、对当地的影响,无不涉及。这种全方位的介绍,在其他著述中尚未见到。明王朝建立后,各位皇帝为达到屏卫皇室的目的不断在各地封立藩王,藩府势力成为明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存在。近年来关于明代藩王的研究,作为明史研究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领域,其成果日渐增多,许多地方藩王的研究获得很大进展。而蜀藩作为四川境内唯一的宗藩,则缺乏全面研究,因此,本卷相关内容,在深、广程度上都是蜀藩研究的一次大的推进,也是对整个明代藩王研究的重要贡献。

  其次,本卷显示出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卷内充分关注历史上与当地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在叙述时注意吸收权威的或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移民问题是古代史中较为重要一个问题,“湖广填四川”,这一明代移民中的突出现象,多年来受到明史研究者和地方史研究者的共同关注。本卷第四章《区际移民浪潮的兴起》在广泛吸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向人们展示了清晰且可信的移民脉络。再如,有关张献忠的研究中,对流传了300多年的“锦江藏宝”和“江口沉银”两个问题,进行追踪。这两个问题,近年也为媒体所关注,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本卷对相关史料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历次的打捞情况,将这两个至今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及最新研究进展,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与成都地区有关且为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在本卷中都有体现,如成都的城市生活、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蜀锦川扇酿酒等手工业、茶马贸易,等等。由于集中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作为相关研究成果的集成和有机运用,使本卷站在了成都史研究的前沿。

  其三,本卷充分利用文物考古资料,推进了对问题的研究。保存至今的成都地区的文献史料虽然不少,但元明时期的文献因战火等原因得以保存的并不多。以方志为例,据统计,明清民国府州县志今存90种,但明代仅存一种,即天启《成都府志》,而元代的《成都志》及明代天启之前的几部成都志均无流传。因此文物考古资料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本卷利用这些资料,一是既丰富了相关问题的证据。如在研究明代移民时,根据新发现的《范公墓志铭》的志文,对洪武时期湖广移民成都提出了新的佐证。二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如,在研究成都城池时,根据现场考察和最新考古报告,进一步认定元明成都的城垣是在宋代城垣墙体上修筑的。由于明清易代时成都城受到极大破坏,因此对成都城市的研究考古资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卷的城市研究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考古资料完成的,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为人们勾勒了一幅清晰的元明时期的成都风貌。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规范性,增强了说服力,保证了本卷研究的水准。

  最后,本卷的人物处理也有自己的特点。元明时期成都的名人众多,但本卷仅选择明代杨慎一人进行专章叙述,即末章《杨慎在思想学术史上的贡献》,这与许多地方史的做法有些不同。作为地方史,适当表彰一些为本邦增光或做过贡献的贤达、名臣也是合适的,毕竟一方的历史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杨慎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在学术研究、思想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在整个明代都是不多见的。然而明代成都人中具有很高名望的还有其他人,远者不说,即如杨慎的父亲杨廷和,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正德、嘉靖之际对国家政治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明代的川人中政治业绩和地位最显著。但本卷并未选择他作为叙述的对象,即使在介绍杨慎时,也未给予杨廷和过多的笔墨。显然,本卷的这一选择,应该是与整体侧重相呼应的,重在突出明代政治之外的成都和人物。因此,该章的内容主要介绍杨慎的学术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及其与成都的关联,对其政治上的遭遇很少涉及。地方史中的人物处理不好,往往使人物部分与其他内容产生分离,影响通史的效果,而本卷从人物的选择到内容的侧重,使该章与全卷形成有机整体,其做法和思路值得借鉴。

  《成都通史·元明时期卷》以40多万字的篇幅,展现了元明两代成都的方方面面,这对于人们了解该地当时的历史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作为地方史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本卷所体现出的思考及取得的进展,具有十分明显的学术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4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