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
- 外媒:莫言作品被认为粗俗而淫荡
- 莫言:我一直站在人的角度上写人
据中新网10月12日报道,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法新社援引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彼得英格伦的评价称,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莫言让读者从书中阅读出社会的阴暗面,因为这个原因,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粗俗而淫荡的。“莫言书中所写的故事是我听到的最恐怖的故事。” 英格伦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而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的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的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局限。”
什么才是“站在人的角度上写人”?难道“人的角度”就是粗俗而淫荡吗?难道人性只有黑暗、龌龊、肮脏的一面吗?莫言所谓的“广泛意义上的人”,显然已经被他进行了片面化的处理,因而,这种“广泛意义”已经是莫言一厢情愿中的“广泛意义”了,是基于莫言对人性的片面解读之上的“广泛意义”。正所谓“小人眼里无君子”,或许在莫言眼里,粗俗而淫荡才是最普遍的人性。
上海交大教授:莫言获奖,因为他不太“中国”
既然莫言对人性的解读是片面的,放大了人性中的黑暗面,那么为什么诺贝尔奖会花落莫言呢?环球网11日发布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康的文章《莫言获奖,因为他不太“中国”》。刘康的文章显然是没有气节的文章,作者骨子里已跪倒在西方文明之下。但刘文中或多或少透露出了莫言能获得西方人设置的文学奖的原因,即“莫言的写作手法、思考角度其实是比较西化的”。作者也在文中承认,“虽然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作家,然而,除了此前的中国,也没有颁给伊斯兰世界的作家,因为西方价值观和穆斯林价值观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南美洲、非洲的作家之所以能获奖,很大原因是他们曾长期受西方的殖民,接受融汇了西方的文化。而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则都有着自己顽强的文明特征。由此来看,地缘政治与作品的普世价值两个因素,后者显然更深刻一些。”由此可见,莫言此次之所以能获得西方人的认同,显然是莫言的价值理念和西方世界的价值观达成了某种默契。这种默契,是否意味着今日中国的文化精英已经被西方的价值观所洗脑而背叛了中国的本土价值观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著名文化人刘仰:诺奖的标准与西方的制度和利益高度一致
刘仰去年在接受记者关于诺奖的采访时表示,诺贝尔奖就是一套标准,这套标准与西方的制度和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常常以为诺贝尔奖所代表的标准就是一种世界性的共同标准,这具有迷惑性。它的确具有世界标准的一面,但也同样具有只为标准设定者自身牟利,或者根本不能适合非西方国家的一面。
刘仰在谈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时称,当我们在脑海中建立了诺贝尔奖乃至于一切西方的其他奖项都是世界标准的时候,我们便很少再努力地发掘自身语言文字的技巧和魅力,而是沿着西方制定的标准去努力。其他方面不说,至少对于中文诗歌来说,用西方标准来要求中文诗歌,结果几乎可以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当然,如果有人说中文也可以抛弃了,可以不要了,那又另当别论,是另一个话题了。简单来说,通过诗歌这个例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标准,有的我们可以用,有的我们不能用。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的现实。(参见刘仰博文《诺贝尔奖不全是世界标准》)
韩德强:莫言作品是三十年文学流氓化、汉奸化的典型代表
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结果的当天晚上,著名学者韩德强就在其微博中表示:“对莫言从来没有好感。用欲望否定意志,用下半身否定上半身,用兽性否定人性,用意识流否定结构,用胡思乱想否定现实,用个人否定社会,用地主仔子的哀怨否定共产党和新中国。所以,才会被西方看中。三十年文学流氓化、汉奸化的典型代表!”
韩老师的评论引来网友们的热议:
安雅量:中国30年文学是本能和私欲的赤裸化,莫言更下流无耻的其中一个,西方只会把这种奖赏赐给东方的叛徒和西方的走狗,从而出现更多的走狗,中国也更加无尽的堕落。
敶佳:莫言,张艺谋和林毅夫是一个德行!“用欲望否定意志,用下半身否定上半身,用兽性否定人性,用意识流否定结构,用胡思乱想否定现实。”他们都是伴随“中国崛起”的一批没有骨气流氓文痞附庸。
中华新风:莫言是中国的索尔仁尼琴,是西方瓦解中国和社会主义的武器。中情局《十条戒令》写到:“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鄙视、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的刻苦耐劳精神。”
文章分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