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侠与历史学: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漆侠先生(1923-2001)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名家,河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宋史研究中心创始人,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理事长等职。漆侠先生在史学领域耕耘五十余载,建树非凡,在中国古代史、宋辽夏金史、中国农民战争史等领域都有创新性研究,先后出版《隋末农民起义》、《唐太宗》、《王安石变法》、《秦汉农民战争史》、《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合著)、《两宋政治经济问题》(合著)、《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研究法》、《求实集》、《知困集》、《探知集》等学术论著,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为了缅怀漆侠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全面回顾漆侠先生的学术成就,总结漆侠先生的治史经验,传承漆侠先生的治学精神,2011年11月2日,“漆侠与历史学:纪念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与历史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0余名专家学者、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河北省历史学会领导和漆侠先生的亲属及宋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近百名师生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

  追忆逝者,重温漆侠先生治学精神。怀念与追忆漆侠先生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整个研讨会。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曹宝刚在发言中追忆了漆侠先生在担任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期间对他以及联合会工作的大力支持,指出漆侠先生一生刚正耿直,在学术、学风、道德品行方面堪称一代大师。关树东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宣读了专为本次会议发来的致辞,回顾了漆侠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历史研究所同仁的关怀和帮助。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孙继民在发言中总结回顾了漆侠先生的辉煌的学术成就,认为漆侠先生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河北省史学界的一面旗帜。王菱菱宣读了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邓小南《漆侠与历史学:纪念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文中深情回忆道:“想起漆先生,就想起他磅礴丰厚的学术成就,想起他宏阔开广的思想器局,想起他的凛凛正气与坦荡胸怀。他和无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一生走过无尽坎坷的历程,而他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回旋激荡在他胸中的,是正义、自尊与傲然之气;他所代表、所体现的,是道德文章‘止于至善’的境界与始终昂扬独立的人格”,认为漆侠先生无愧于20世纪历史研究领域中的杰出人物这一殊荣。

  同时,上海师范大学朱瑞熙和虞云国、北京大学张希清、华中科技大学罗家祥、北京师范大学游彪、首都师范大学李华瑞、武汉大学杨果、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苗书梅和程民生、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陈峰、中国政法大学李晓、扬州大学王嘉川等众多学者在发言或撰文中均讲述和追忆了与漆侠先生相处时的点点滴滴,使与会者一起重温和感怀了漆侠先生亲切待人、细心育人、严谨治学、刚正不阿的精神。一致认为漆侠先生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治史,刚正不阿、淡泊名利,是“一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关于漆侠先生与历史学。这是本次研讨会讨论的核心。可分为漆侠先生与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及史学方法研究、漆侠先生与宋辽金史研究及宋学研究、漆侠先生与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等方面内容,这些研究领域都贯穿了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史风格,为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漆侠先生与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方法研究。山东大学乔幼梅详细总结与回顾了漆侠先生辉煌的学术成就,指出漆侠先生创造的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体系,主要有封建社会三段分析法、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四分期、以经济史为突破并带动全盘、封建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制度的不平衡性等十个方面,并将之命名为“漆氏学派”。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曾瑜在《浅谈史学功能和治史者的冷静与热情——为纪念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中指出,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大体分为两点:一是理解过去,透视现在,指点未来。二是客观而公正的历史记载和研究,是维系社会良知和正义的重要舆论力量,亦非其他学科所能取代。漆侠先生是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并提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治史,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不可取代的指导意义。宋史研究中心刘秋根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方法论的思考——以(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为中心》则是阐述了漆侠先生在经济史研究中所坚持和贯穿的史学方法论。“作为最能反映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特点及认识水平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仅形成了“从广征博引、求真务实,具备通识、诠释历史,辩证逻辑的历史叙述方法,规律性判断研究与价值性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运用”等特点,而且表现出新史学的方法论倾向,同时综合运用了三种范式(历史主义方法范式、唯物史方法范式、社会科学方法范式)的方法。大连大学毛曦、王善军《漆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河北大学申慧青《从(历史研究法)看漆侠先生的治学之路——纪念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张春兰《(漆侠全集)与史学研究》等众多文章,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漆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运用、治学之路等。

  二是漆侠先生与辽宋金史研究。王善军《漆侠先生的辽金史研究——(漆侠全集)读后》从研究成果、学术贡献、研究特点三部分讲述了漆侠先生在辽金社会性质、辽代政治制度、辽宋战争、辽金经济问题等方面的见解,认为漆侠先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辽金历史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辽宋夏金各政权看作一个整体,重视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运用,具有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开拓的学术新视野的贡献。宋史研究中心王菱菱《漆侠先生与宋代经济史研究》通过追忆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研究方面的探索历程及其对后辈学子的教诲,道出了漆侠先生的治史精神。20世纪40年代漆侠先生开始关注与探索宋代经济史问题,发表《摧兼并》、《王荆公新法研究》、《王安石变法》等文章和著作;20世纪60年代收集资料300多万字,“文革”时不幸悉数被抄;重新收集资料后,1981年写成初稿,经反复修改完善,1985年定稿,出版。正是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研究中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与时间,才有了《宋代经济史》的里程碑地位及漆侠弟子在宋史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并因此“构成了今日宋史学界的核心与中坚”。张剑平《略论漆侠先生的宋学研究》则是详细论述了漆侠先生对宋学进行研究的历程与成果,从发表在《文史哲》上的《宋学的发展与演变》到《释智圆与宋学》、《晁迥与宋学》、《荆公学派与辩证哲学》等13篇文章,直至同名著作《宋学的发展与演变》的完成,始终贯穿着“宋学是义理之学,理学只是宋学的一部分”、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分庆历时期、嘉桔时期、淳熙时期三个阶段等观点。丁建军《一部系统研究宋代学术思想史的传世之作——读漆侠先生(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刘云军《漆侠先生与辽夏金史研究》等文章,亦对漆侠先生在宋学、辽金史研究中的史学成就做出全面、深刻的总结。

  三是漆侠先生与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山东大学孟祥才在《简评漆侠先生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指出,漆侠先生“不仅在辽宋金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而且在中国农民战争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等诸多领域也是开拓者之一,他的名字和功业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上无疑应该占有一个光辉的位置”。在农民战争史问题的研究中漆侠先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主要提出了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农民可以建立自己的政权、统治者实行让步政策等观点,并在研究农民战争史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贯穿到具体的历史问题的研究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宋史研究中心姜锡东、王晓薇《漆侠先生与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则以漆侠先生的《隋末农民起义》、《秦汉农民战争史》两部代表性著作和数篇有关农民战争史研究论文为支撑点,详细梳理了漆侠先生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中的学术贡献。指出漆侠先生始终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是先生从事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及中国古代史研究、乃至整个史学研究的重要特色,漆侠先生勇于争鸣、积极探索的学术精神,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

  另外,亦有漆侠先生与历史学的综合性文章多篇,这些文章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阐述了漆侠先生卓著的学术成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坦荡的做人品格。如李华瑞在《漆侠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先师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祭》中,从学术道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建树、治史的特色和品格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漆侠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宋史等领域,在历史研究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史研究方法和笃信马克思主义的治史品格。厦门大学刁培俊、王志双《天水换新天,古史见新颜——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学术贡献述略》和宋史研究中心王晓龙、施治平《漆侠先生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全面分析了漆侠先生的学术成就及在学术研究领域扩展、学术团队培养方面对中国史学界的贡献。

  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本次研讨会亦有许多学者提交研究论文,以实际研究成果来缅怀和弘扬漆侠先生之求真、务实之学术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的《宋代乡制再议》主要“从唐宋间乡村基层管理架构演变的视角着手,在乡制功能、乡分并合与吏役管理三个方面,对宋代乡的实际功能,略作拾遗补缺式的叙述”。河北师范大学邢铁在《我国古代丝织业重心南移原因的补充》中从北方气候的变化角度阐述了环境变迁对丝织业重心南移的影响。宋史研究中心吕变庭《略谈宋代“商人田产”的亩产量》,通过对《象山先生全集》中的一则史料的分析,论证了漆侠先生的观点:其太湖流域的稻田每亩可高达五六石或六七石。上海师范大学汤勤福《试论(宋史·礼志)的史料来源》中,认为《宋史·礼志》的史料来源是多源的,主要来自宋代官修国史、官修《会要》、官修礼书、《通考》、《长编》、《系年要录》等六个方面。厦门大学刁培俊、苏显华《元代主首的乡村管理职能及其演变》详细论述了元代主首具有催督差税、禁察非违、承担狱讼工作、参与地方公共事业等具体的乡村治理职能,由于主首常承担本职以外的事务,从而导致了主首职能的混乱,形成了主首、里正、社长“合作”的局面。河南大学贾玉英在《唐宋时期使相制度变迁初探》中,就唐代使相制度的产生与变迁、五代时期使相制度之变迁、宋代使相制度及其变迁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唐宋使相制度变迁及原因进行了归纳和解析。河南大学马玉臣《宋代河南富氏家族论略——以新出土富弼家族墓志材料为中心》将传统文献与出土碑刻相结合,对宋代河南富氏家族的谱系、家族主要成员的宦历、迁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爬梳和考证,将富弼家族的起源、崛起、鼎盛、衰落历程一一展现。

  此次会议,学者们围绕着“漆侠先生与历史学:纪念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漆侠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史经验,将老一辈史学家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运用到历史学诸多研究领域。相信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会有更好更新的研究成果面世。

  • 作者信息: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 文章来源: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3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