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金融制裁巧踩刹车背后的算计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愈发的玄妙和深奥。美国东部时间6月28日,奥巴马政府宣布,鉴于中国和新加坡已经“显著”减少进口伊朗石油,美国决定给予两国6个月的“制裁豁免权”,此时距离美国启动制裁程序仅剩数小时。
先前,美国已经陆续豁免了十几个国家,唯独绕过中国和新加坡,因此他们的命运备受关注。然而对于美国的最终决定,西方媒体和分析家们并不感到意外,他们认为这显示了美国不敢与中国撕破脸面,但又希望中国顺从美国的意愿,因而在外交手法上选择了“先兵后礼”。
不敢跟中国撕破脸
奥巴马总统2011年12月签署了《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法案自2012年6月28日零时起生效。其中第1245条规定,如果哪个国家再通过与伊朗央行的交易大量从伊朗购买石油,美国就将切断该国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中国是伊朗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因此受到的制裁威胁无疑是严峻的。
《印度快报》评论说,美国在最后一刻豁免中国,使得中美之间暂时避免了因伊朗石油禁运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冲突。美国对华金融制裁是把“双刃剑”,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一方面,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相关资金流动在根本上绕不开两国的金融系统。另一方面,中美双方的相互直接金融投资额巨大。例如,美国前几大银行均拥有数量可观的中国的银行股权,而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巨额投资了美国的机构和企业债券以及公司股权。目前,美国在中国的金融业务要远远超过中国在美国的金融业务,这意味着,如果中方针对美方的金融制裁采取反制措施,那么美方的损失也是难以承受的。
《华尔街日报》认为,2012年对于中美来说都是政治敏感年,两国在中东、南海等地缘政治安全问题上又都存在分歧,而且矛盾愈加突出;美国“聪明地”给予中国制裁豁免权,有助于缓和两国的紧张关系,是“友好的表示”。另外,美国这也是放了中国企业一马,眼下中石化、中海油都在酝酿竞购美国的能源资产,美国的能源开发需要外来资金的注入,因而不会为了一个伊朗问题影响中美之间长远的经贸合作。
《纽约时报》分析说,美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制裁中国,更多的是希望与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开展合作。过去几年,中国积极参与伊核“5+1”会谈,并且对联合国安理会制裁伊朗投了赞成票。总体来看,中国是在配合美国的工作,只不过双方的利益关切点不同。中国更关注制裁伊朗会否打乱中国的石油供应,也不希望波斯湾地区发生战争。美国祭出制裁手段,主要目的是吓唬中国,好让中国配合美国的步调。
从紧到松的精心设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最近在中东主动出击,客观上给中国解了围。普京总统6月底结束了对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三国的访问,显示了俄罗斯欲加强在中东影响力的决心。另外,俄罗斯媒体近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如果俄罗斯失去叙利亚这个盟友,那么俄方有可能改变主意,考虑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有分析指出,俄罗斯的强硬态度让美国看到制裁中国的政治风险,即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俄罗斯,造成中俄联手抗衡美国的局面。
现代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对《世界新闻报》表示,不管美国出于什么动机豁免中国,美国的这一套外交招数设计得很巧妙。陈凤英说,现在正是美国总统竞选的关键时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华政策对选票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民主党政府过早地宣布豁免对中国的金融制裁,会很容易被共和党说成“软弱”、“亲华”,从而对选情不利。“美国是外交老手,什么时候该出什么牌,心里都很清楚。”陈凤英说。
一些美国专家认为,美国没有在更早的时候豁免中国公司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担心中国在西方国家退出伊朗石油市场后“乘虚而入”填补空间,令西方的制裁流于形式;二是需要核对中方所说的今年以来从伊朗进口原油减少25%的数据准确性,并希望中方兑现今年内从伊朗进口原油减少16%到20%的承诺。
《纽约时报》援引分析家的话称,尽管美国对华制裁没能立竿见影,但是从中国今年前4个月大幅减少伊朗原油进口来看,美国对华施压还是取得了成效。2012年前4个月,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减少了25%,5月有所回升,进口量达到52.4万桶/日。
陈凤英却不同意这种观点。她指出,中国进口伊朗原油的增或减,都是出于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并非美国施压所致。“中国年初减少进口那会,中东局势比较紧张,到了5月份伊核问题开始降温,伊朗石油的出口价格也有所下降,中国才适当增加了进口。”
半年后可能再威胁中国
美国此次豁免中国只给了6个月的期限,言外之意,半年过后如果中国没有像美国要求的那样大幅减少伊朗石油进口,美国仍有权动用国内法制裁中国公司。6个月后,奥巴马政府会否延长给中国公司的豁免,存在很多变数。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邓丽嘉认为,影响未来180天的,既有美国内政的因素,也有中美外交的因素。一方面,随着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奥巴马政府不愿在对华关系上被对手指责为“过分软弱”,也许会采取强硬措施。另一方面,中美在伊朗问题上能否合作,与两国关系的总体态势密切相关,如果中美关系因为其他问题起波澜,势必影响在伊朗问题上的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今后半年的变数很多,但回顾美中之间就伊核问题的互动与合作进程就会发现,两国总是会在分歧中寻找妥协,就像两辆车为了避免出现碰撞,各自把握好车速和车道一样。正如《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所说:“中美在伊核问题上的较量远没有到发生冲突的程度。”
新闻链接:伊朗想尽办法突破西方围堵
美国6月28日对伊朗实施新一轮金融制裁。紧接着,欧盟7月1日正式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车轮战”式的制裁引发伊朗强烈抗议,伊朗政府正在想办法突破西方的围堵。
7月2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易卜拉欣•穆罕默迪说,该委员会已起草议案,呼吁政府禁止“制裁伊朗的国家的油轮”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以回应欧盟的石油禁运措施。与此同时,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自2日起展开为期3天的军事演习,演习模拟攻击美军,试射了“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
在继续放狠话的同时,伊朗也在务实地寻求应对制裁的方法。由于欧盟从7月1日起禁止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承保伊朗原油货轮,伊朗日前向韩国提议用自己的油轮向韩国运送石油。韩国企业正与伊朗进行磋商,韩方表示很有可能采纳伊朗的建议,这实际上相当于重启伊朗原油进口。
事实上,伊朗对西方的制裁早有准备,7月以前,伊朗领导人就频频出访拉美等地区国家寻求新的石油买家,同时向老客户提供石油价格折扣等优惠政策。
来源:《环球视野》第479期,摘自2012年7月6日《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