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应该反思?

北京三元桥有宾馆在暴雨夜坐地涨价:2160元一晚

中国广播网 2012年07月23日

  【吕永岩按语】人民不知道,如果死一个外国人需要反思,那死几十个中国人,谁该反思?城市内涝不是一个北京的问题,要面子不要里子也不仅仅是北京的问题,谁该反思?房山高速几米深的水下还有没有人死?死这么多人,咋没见谁出来说句反思的话呢?

  中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张奥)据经济之声报道,北京21日至22日凌晨遭遇了61年来最强降雨,尽管应对积极有序,但仍造成37人死亡,受灾人口达190万人,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一场暴雨,拷问了北京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

  周日的北京晴空万里,充沛的阳光洒在地上,板油马路被烤得冒着热气,雨水的痕迹没了踪影,可之前一夜暴雨倾城的后遗症还没散去。的哥陈师傅想起周六的雨,就感到一丝后怕。

  司机:西客站下面还走不了,玉泉营、丰益桥也都还走不了呢。昨天我都没出车,走不动堵车,谁不怕被淹着啊。

  据北京水务局统计,这场暴雨为密云水库增加了2090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夜之间多出了十个昆明湖。

  超强降雨导致首都机场500多架航班取消,上万旅客滞留。首都机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六当天,首都机场协调候机楼所有店面24小时营业,免费提供饮用水和毛毯,还出动全部120辆大巴运送回城旅客。

  但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春蔚遗憾地说,既然北京气象台准确发布了大暴雨预警,为什么不广泛宣传,有些部门为什么不采取措施?

  张春蔚:雨已经很大的时候,能不能通过移动、联通发布一下预警。再比如说机场,明明已经不能起飞,如果提前通知大家改签、不要往机场走,还会出现有几万人堵在机场吗?

  让张春蔚遗憾的显然不只这个。暴雨中,机场高速依旧执着收费,排成长龙的汽车泡在水中苦等。还有一些被积水所困,坏在路上的汽车昨天一早就被贴了违章停车罚单。记者致电北京多个地区的交通大队,他们回应说,贴没有错,你拿单子来,我们可以酌情处理。

  交通队:贴没有错,执法人员不知道是车坏了,车上没有标明,没有摆停车坏的三角牌,我们以为是违章停车。咱们互相谅解一下,您可以拿着单子来交通队,我们可以酌情处理。

  北京市交管局则解释说,并不是真想处罚,只是这些车影响了交通,希望车主尽快将车移走,才贴条。但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周日明确表态,在突发灾害降临时这种处罚是错误的,所贴罚单作废。车主们松了一口气,但内心却轻松不起来。

  机场快轨因故障停运加之出租车奇缺,机场顾客排起长龙。周日凌晨1点,家住望京的苏先生看到微博上的号召,从床上爬起来,开着私家车赶往机场。

  苏先生:我们这波有不到20辆车,到T3又遇到另一波,最后有50两左右。然后问乘客想去哪里,有几个往同一方向走的就出发了。

  不过让苏先生尴尬的是,把很多旅客放到三元桥后,那里宾馆坐地涨价,有旅客甚至误认为他们是宾馆的托。

  苏先生:一问他说,我到了三元桥后,那地方的酒店都要2160一晚上,你们是不是都是酒店的托?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杨禹感慨,在这个特大暴雨的晚上,物价监管部门在哪里?

  杨禹:不论是漫天要价的出租司机还是机场周边酒店,要对他们有约束。那个情况下,全城都在应对紧急状况,大家各司其职。物价管理部门在哪里?

  缺位的何止是物价管理部门?就在7月20号,北京刚刚发布了新的《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里面规定了各部门应该做些什么,这次的应对理应更加积极。但杨禹叹息,现实似乎与这个“理应”背道而驰:

  杨禹:明确执行分级预警机制,每提升一级预警,职责部门要做什么更加清晰。北京市下凹式立交桥排水部门把所有排水能力投入到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还是出现了问题,这只能说明他们的能力与这场特大暴雨的需要不匹配。

  除了排水能力不够,暴雨预警准确发布,但北京当晚的一场足球赛、一场演唱会仍照常举行。杨禹指出,应急预案中还是存在模糊地带。

  杨禹:这么庞大的特大都市,遇到这样的挑战时,一份预案再详细也可能不会被执行。首都机场高速在特殊情况下,应该暂停收费,管理面门的条例中有这个,但谁来发布这个命令?

  其实不仅是北京,面对突发的暴雨天气,上海、广州、武汉等很多大城市都上演过水漫金山的城市内涝。除了应急机制差,城市中的排水设施标准普遍偏低是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北京仅有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共区的下水管线达到5年一遇,中心城区普遍为1年一遇。另外,管道里的沉积物过多,也导致下水缓慢。

  张春蔚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而内涝展现出的是城市的伤口。

  张春蔚:我们把重心都放在地面上的建筑,每一个城市在比拼谁拥有更高的摩天大楼,高楼是面子和地标,但地下管网是里子,是城市重要的内瓤。如果我们事前可以把细节做好,所有人都可以很轻松地面对每一场雨雪。

  好心司机专程搭载路人回家,清洁工趴在水里清理排水孔,环卫工人挡在没了井盖的下水管道前……在暴雨中,众多北京市民自发组织开展救援,托出了这座城市的温暖。然而那些感人的人和事带给我们的一丝欣慰,远远无法抵挡暴雨下,37个生命的消逝带给我们的哀痛。这场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拷问了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这样的拷问,去年有过,今年又有了,明年,可以不再有了吗?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