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史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医学与史学综合研究渐趋深化、融通仍需时日

  【核心提示】通过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建设、整理现存文献中的医药知识、加强对历史上多种医学间的交流和影响研究、深化医疗史与其他相关学术领域的交叉研究,必将迎来医疗史研究的新局面。

  医疗是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医学的发展更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史学的发展,医疗史已经成为西方主流史学的一部分。反观国内史学界,尽管早在20世纪初期,陈垣、陈寅恪等已开始涉足医学史,但在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医学史研究主要由中医学研究工作者承担。直到上世纪80年代,伴随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史学界开始将目光投向医学、医疗领域。

  医疗史研究日益受到史学界重视

  医疗史又称医疗社会史,与传统医学史关注疾病及医学本身不同,是从社会史角度对医学、疾病历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陈明指出,医疗史将视野落在具体而生动的生命之上,以生命为中心,深化了历史研究的内涵,扩展了历史研究对社会的感染力。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余新忠告诉记者,在欧美,医疗史研究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有关医疗的社会问题日渐凸显,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不断发展,加上后现代史学和新文化史等史学思潮的日渐兴起,促使包括疾病史在内的医疗史研究逐渐成为西方主流史学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加深,西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讯息和成果开始进入国内,医疗史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认同。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高晞指出,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学者关注原有研究领域引发的医学与疾病问题,如对基督教在华传播的研究引发的“医学传教”问题,在人口史、灾害史研究中发现的有关疾病、医疗、慈善救助史料等,这些均为后来的医疗史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2003年的“非典”也激发了学界对公共卫生和疾病史的研究。

  新世纪以来医疗史研究日渐兴盛

  进入新世纪后,医疗社会史或医疗社会文化史成为很多学者热衷的研究领域。

  高晞认为,将医疗史研究视为我国史学研究新热点符合基本事实。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已将疾病史研究列入申报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医疗文化史、公共卫生史和疾病史作为研究领域。随着新文化史、社会史、性别史和人类学方法及理论对史学研究的渗透,医疗史研究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的论文和专著。

  “国内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不仅将医疗史研究的兴起视为新世纪中国社会史乃至中国史研究引人注目的重要成绩,还将其视为未来史学发展的‘潜力股’。”余新忠说,国内学术界有关历史上的医疗、医学的探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医学界特别是中医学界的医史研究,往往被称为“内史”研究;二是史学界的医疗社会史或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一般被认定为“外史”研究。后者多被称为“医疗史”研究。

  谈到近年来我国医疗史的研究状况,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研究课题多样化。医疗与社会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疾病与自然环境变迁的关系等均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其次是研究队伍多元化、年轻化。最后是明清以降时段的研究相对活跃。研究课题多数集中于宋代以后,明清以降时段尤受重视,近现代时段更是可以“密集”形容。

  医疗史研究任重道远

  “与制度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相比,我国的医疗史研究虽令人耳目一新,但无论是从研究队伍还是学术积累与开拓等方面来说,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陈明对记者说。

  陈明指出,医疗史研究现存三个主要困境,学科间沟通不够、医疗史理论化建制不足以及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视野仍有局限。

  医疗史研究要成为我国史学研究的显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晞认为,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技术史问题。目前我国医疗史研究写出的是不懂“病”的“疾病史”和没有“卫生”的“卫生史”。基本医疗知识是研究医疗史的前提。其次,需要突破研究视角。受西方科学史影响,过去我国医学史研究试图将中国医学套入科学史模式,但却从未走出来,这也是传统医学史研究成果难以被史学界认可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医疗史依然未进入历史书写的主体,思想史、制度史和文化史研究很少会关注生命医疗观对中国文明进程的影响。

  余新忠认为,总体而言,与欧美学界相比,国内的研究仍显薄弱。在医学界,医疗史的边缘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在史学界,医疗史研究虽受重视,但依旧未成为主流史学的一部分,内外史的交流融通虽然已有所展开,但两者间的界限依然明显。另外,在具体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上,医疗史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国际主流学术成果的了解和把握远远不够。作为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医疗史虽被视为“新史学”的一份子,但在践行和引领“新史学”的发展上,尚不尽如人意,其所展现出来的新意涵、新气象还远远不够。在尽可能消化西方主流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脚踏实地的深入研究来发现中国问题、凝练本土概念,是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重任。

  对此,于赓哲建议,史学出身的研究者既要注重对医学的了解,也要重视人类学、社会学理论。研究者要避免以偏概全,必须向前追溯传统医学根基,更多关注宋代以前时段,并以“了解之同情”为指导,辩证对待学术史。

  尽管医疗史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学者依然对其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采访中,学者们纷纷表示,通过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建设、整理现存文献中的医药知识、加强对历史上多种医学间的交流和影响研究、深化医疗史与其他相关学术领域的交叉研究,必将迎来医疗史研究的新局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29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