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昇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中国经济史研究》附录

全汉昇著作目录

专书

一、唐宋帝国与运河,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四,l944。

二、Urban and Industrial Taiwan Crowded and Resourceful.Taipei,1954(with  Arthur F.Raper,ect.).

三、汉冶萍公司史略,香港中文大学,1972。

四、中国经济史论丛,新亚研究所,l972(包括论文三十三篇,详见论文目  录)。

五、Mid—Ch’ing Rice Markets and Trade:An Essay in Price History  (与  Richard A.Kraus合著),Cambridge: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Har.  yard University,1975.

六、中国经济史研究,新亚研究所,l976(包括论文二十一篇,详见论文目  录)。

论文

一、南宋杭州的消费与外地商品之输入,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以  下简称史语所集刊)第七本,页91一119,19360

二、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史语所集刊第七本,页l99.254,1936。

三、北宋汴梁的输出入贸易,史语所集刊第八本,页189_301,1939。

四、宋代广州的国内外贸易,史语所集刊第八本,页303_356,1939。

五、中古自然经济,史语所集刊第十本,页75—176,1942。

六、南宋稻米的生产与运销,史语所集刊第十本,页403—31,1942。

七、宋末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史语所集刊第十本,页201—  230,19420

八、唐代物价的变动,史语所集刊第十一本,页101—148,1943。

九、唐宋时代扬州经济景况的繁荣与衰落,史语所集刊第十一本,页  149—176,1943。

一○、北宋物价的变动,史语所集刊第十一本,页337—394,1944。

一一、南宋初年物价的大变动,史语所集刊第十一本,页395—23,1944。

一二、宋金间的走私贸易,史语所集刊第十一本,页425_447,1944。

一三、元代的纸币,史语所集刊第十五本,页l—8,1948;又史料与史学(上),1944。

一四、宋代南方的虚市,史语所集刊第九本,页265_274,1947。

一五、唐宋政府岁人与货币经济的关系,史语所集刊第二十本上册,19480

一六、清末汉阳铁厂,史语所集刊第二十一本,页63_97,1948。

一七、清季的江南制造局,史语所集刊第二十三本上册,页l45—159,1951。

一八、甲午战争以前的中国工业化运动,史语所集刊第二十五本,页59— 79,1954。

一九、清季西法输入中国前的煤矿水患问题,台北中研院院刊第一辑,页83—89,1954。

二○、清季的货币问题及其对于工业化的影响,台北中研院院刊第二辑下册,页51—60,19550

二一、山西煤矿资源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关系,台北中研院院刊第三辑,页161—185,1956。

二二、美洲白银与l8世纪中国物价革命的关系,史语所集刊第二十八本下册,页517—550,19570

二三、上海在近代中国工业化中的地位,史语所集刊第二十九本下册,页461—497,1957。

二四、清雍正年间(1723—1735)的米价,史语所集刊第三十本,页157—185,1959(与王业键合著)。

二五、清中叶以前江浙米价的变动趋势,史语所集刊外编第四种,页351_357,1960(与王业键合著)。

二六、清代人口的变动,史语所集刊第三十二本,页139—180,1961(与王业键合著)。

二七、近代四川合江县物价与工资的变动趋势,史语所集刊第三十四本上册,页265_274,1962(与王业键合著)。

二八、从徐润的房地产经营看光绪九年的经济恐慌,史语所集刊第三十五本,页283_300,19640

二九、评崔维泽(D.C.Twitchett)教授对于唐代财政史的研究,史语所集刊第三十六本下册,页427—434,1966。

三○、清朝中叶苏州的米粮贸易,史语所集刊第三十九本下册,页71—86,1969。

三一、自宋至明政府岁出人中钱银比例的变动,史语所集刊第四十二本第三分,l971。

三二、Review of“Notes o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Chin Dynasty”,By  Lien—sheng Yan9.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Published for the Ec0—  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 b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V01.VIl,N0. 1(1947),pp.98—100.

三三、近代中美工业化运动的比较,财政经济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台北,1951。

三四、从货币制度看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论集第一集,页l l7一123,19530

三五、清季铁路建设的资本问题,社会科学论丛第四辑,台湾大学,l953。三六、清季英国在华势力范围与铁路建设的关系,社会科学论丛第五辑,  台湾大学,1954。

三七、清季铁路的官督商办制度,《学术季刊》第三卷第二期,页63“6, 19540

三八、Review of“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as l 842—1854”,By John King Fairbank.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f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Taipei,V01.Il,N0.1  (1954),PP.1—3.

三九、Review of“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A Documentary Survey,  1839—1923”.By Ssu—yti Teng and John K.Fairbank.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01.XVl,N0.1(March l956),PP.100—102.

四○、美洲发现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新亚生活双周刊第八卷第一九期,新亚书院,1966。

四一、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新亚生活双周刊第九卷第一五期,新亚书院,19670

四二、评Edwin G.Pulleyblank:“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清华学报新第一卷第二期,页265—268,1957。

四三、鸦片战争前江苏的棉纺织业,清华学报新第一卷第五期,页25—51,1958。

四四、铁路国有问题与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史丛刊第一册,页209.271,台北正中书局,19600

四五、汉冶萍公司之史的研究,中国现代史丛刊第二册,页277—385,台北正中书局,l960。

四六、评Albea Feuerwerker:“China,S Early Industrialization”,清华学报新第五卷第一期,页l42—146,1965。

四七、乾隆十三年的米贵问题,庆祝李济先生七十岁论文集下册,页333_352,台北清华学报,l965。

四八、Review of“Kuan—tsu:A Repository of Eady Chinese Thought”,By‘W.Allyn Ricket.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Royal Asiatic S0ciety,V01.6(1966),PP.138—140.

四九、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新亚学报第八卷第一期,1967。

五○、明代的银课与银产额,新亚书院学术年刊第九期,1967。

五一、明季中国与菲律宾间的贸易,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以下称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一卷,页27—9,1968。

五二、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人中国,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二卷第一期,页59–80,1969。

五三、评杨联陞:从经济方面看中国在统一帝国时代的公共工程,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二卷第一期,页246_249,1969。

五四、明代北边米粮价格的变动,新亚学报第九卷第二期,页49_96,1970。

五五、自明季至清中叶西属美洲的中国丝货贸易,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四卷第二期,1971。

五六、明代中叶后澳门的海外贸易,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五卷第一期,1972。

五七、清代云南铜矿工业,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七卷第一期,l974。五八、明清时代云南的银课与银产额,新亚学报第一一卷上册,l974。五九、近代早期西班牙人对中菲美贸易的争论,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  八卷第一期,l976。

六○、清康熙年间(1662—1722)江南及附近地区的米价,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一。卷上册,l979。

六一、明代中叶后太仓岁入银两的研究(与李龙华合著),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五卷第一期,l972。

六二、明代中叶后太仓岁出银两的研究(与李龙华合著),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六卷第一期,l973。

六三、清季的商办铁路(与何汉威合著),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一一卷,上册,1980。

六四、评Dwight H.Perkins:“Agricultural Devel。pment in China,1368—1968”,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六卷第一期,l973。

六五、再论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陶希圣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页164—173,台北食货月刊社,1979。

六六、清代苏州的踹布业,新亚学报第十三卷,1980。

六七、明中叶后中国黄金的输出贸易,史语所集刊第五十三本第二分,19820

六八、“Tmde Between China,the Philippines and the Americas During the  16—18th Centuries”,台北中研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页849—854,1981。

六九、“The Chinese Silk Trade with Spanish America from the Late Min9‘o  the Mid—Ch,ing Period”,in Laurence G.Thompson,ed.,Studia Asiat。  ica:Essays in Fellcitation of the Seventy一fifth Anniversary of Professor  Chen Shou—yi,CMRASC Occasional Series,N0.29(San Francisc0:Chinese Materials Center,Inc.,l975),PP.99—117.

注释:

[1]何兹全《东晋南朝的钱币使用与钱币问题》,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四本,民国二十八年。

[2]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l965,页214。

[3]参阅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页490—495;韩国磐《南朝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页l73—179;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80,下册,页555—581。

[4]柳诒徵在1930年写了一篇《江苏各地千六百年间之米价》,发表于《史学杂志》第二卷第三、四期。这篇文章属笔记性质,作者没有进一步作科学的研究。

[5]清代各省官员向皇帝奏报的粮价资料,相当丰富,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北京  第一历史档案馆。

[6]彭信威《中国货币史》,页451。

[7]参阅拙著《中国近代货币与银行的演进(1644—1937)》(台北中研院经济研究所,l981年),页25。

[8]参阅全先生《鸦片战争前江苏的棉纺织业》及他和笔者合著《清代的人口变动》二文。

[9] Ta – chung Liu and Kung – chia Yeh, The Econom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National   Income and Eonomic Development,1933 – 1959,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 pp.66 – 69.

[10]参阅拙著《中国近代货币与银行的演进(1644—1937)》,页85—86。

[11] Ale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2旭.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PP.5—30.

[12]拙著:Ale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eness in Hismncal Perspectiv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962,P.88.  .

[13]我曾作一粗略估计,清政府末年的课税收入,尚不及国民生产总额的百分之三。  见拙著:Land Taxatian in Imperial China,1750—1911,HanraM University Press,  1973。P.133.

[14] 《汉冶萍公司史略》,页242。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