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西方公司狂敛南海油气 中国应有南海石油战略

南海一直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著称。中国国土资源部曾公布数据: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

那么,到底是哪些国家、哪些企业在进行南海石油的开采?

与中国对峙的菲律宾自然位列其中。4月19日,菲律宾能源部长阿尔门德拉斯证实,“菲律宾将在本月27日就开采南海石油和天然气问题进行公开国际竞标。”这是继去年2月和7月之后,菲律宾再次就争议海域的石油开采公开招标进行表态,但其始终未透露公开竞标的石油公司名单。

《环球时报》去年曾报道,菲律宾一家名叫“论坛能源”的公司在菲政府的授权下,在有争议的礼乐滩海域完成了勘探工作。据报道,该公司“有非常深厚的官方背景”,菲律宾现任外交部长罗萨里奥就是该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之一。《菲律宾商报》去年8月15日又表示,菲律宾政府已批准与英国Forum Energy公司“合作勘探南沙礼乐滩附近的油气田”。

不止是菲律宾。据公开资料,文莱先前与法国Total Fina Elf E &P Borneo B.V.公司、澳大利亚矿企必和必拓和Amerada Hess组成的集团签署合同,决定在水深800-2100米、面积5000平方公里的海区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传统领海的专属经济区”。

就开采量看,坊间有说法称,“马来西亚是在南海开采油气资源最多的国家。目前,该国在南海的石油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天然气近1.5亿立方米。”最近的一则消息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马石油)在位于“南海的NC3和实巴莪(Spaoh)-1区”,勘探号称获得了蕴藏量丰厚的石油气资源。这则消息一度引起路透社等国外媒体的报道,并以“马石油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的有关区域获得了油气资源”进行了报道。但实际上,据中国专家分析,上述区域位于“中国南海南通礁、北康暗沙、南康暗沙至曾母暗沙海域之内”。

南海周边国家中,最早对南海进行开发的恰恰是越南。据了解,从1974年开始,越南就逐渐拥有了白虎油田、大熊油田、白犀牛油田、TeGiacTrang油田、青龙油田、Bunga-Kekwa油田、东方油田、Rubby油田。其中,白虎油田、东方油田、青龙油田和大熊油田是大油田。对于越南,业界的“典故”是,依靠白虎油田等,越南成功从原油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记者发现,路透社就曾报道,中国曾在一段时间内加大过对越南石油的进口量。

目前,越南的国有企业——越南国家石油公司继续在南海进行资源勘探和开发。去年7月23日,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该公司曾在中国与越南存在领土争议的海域进行过勘探活动。

财新网去年7月援引“全球安全组织”网站的数据,“各国在南海的石油产量分别是:马来西亚64.5万桶/日,中国29万桶/日,越南18万桶/日,印尼4.6万桶/日,各国合计136.7万桶/日。”

欧美公司不甘人后

在全球能源市场中,不管是陆路原油的开发,还是浅海原油的勘探,抑或深海开采,从不缺少欧美能源巨头的影子。南海自然也不例外。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东南亚地区的国有石油公司虽然资金雄厚,但往往缺乏顶尖的技术,因而,其常常会和欧美能源巨头合作,借助其技术和自身的资金,共同获取南海的石油收益。

以越南为例,越南得以在1974年从南海得到石油资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前苏联的帮助。历史资料显示,前苏联曾和越南共同成立了“越苏石油公司”。据1981年双方签署的协议,前苏联可“从越苏石油公司拿到一半的销售分红”。据中国媒体的说法,“前苏联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一部分份额就来自南海。”目前,越苏石油公司并没有消失。可查资料显示,2009年,该公司曾称,其当年产量有望达到650万吨。而最近,越南的一个高调举措是“大力邀请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开发南海资源”。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2008年的报告也表示,自1978年以来,越南先后与日本、前苏联(现为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印度等国的数十家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和开发合同,招标区域有120多处,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南沙和西沙海域。其中,日本的一家企业拥有越南东方油田64.5%的股权。同时,早在1978年7月,日本与越南达成协议,“由帝国石油公司和三菱石油公司与越南进行合作开发。”而日本前外相冈田克也曾公开表示,“日本对南海问题不能毫不关心。”

另外,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合作开发南海石油[0.13 0.00%]的公司中,不乏与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埃尼等企业的合作。

《环球时报》先前报道,出于政治和现实两方面的考虑,“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一开始就走上一条拉西方‘入伙’的道路,通过直接或间接合资的方式,邀西方大石油公司合作开采南海油气资源。”《环球时报》称,“目前西方200多家能源公司在南海海域钻井总量达上千口,几乎囊括美欧日所有大的石油公司。”甚至,有专家预计钻井总量接近两千口。

早前几年,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国际战略室副主任薛力在一篇见诸报端的文章中说,“其他国家已从许多国家招来200多家公司,在南海钻探了1000多口井,年石油产量5000万吨,这远超中国大庆油田4000万吨的年产量。”

中国应有南海石油战略

在诸多国家和相关企业“分羹”南海油气资源的背景下,却很少出现中国海洋原油总公司(中海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石油)的消息。

财新网去年7月的报道表示,“中国石油公司在南海资源最密集的南沙海域,却没有打出一口井。”

“技术和资金是很重要的因素。”林伯强对本报表示,就现在而言,中国深海开采原油的技术尚需打磨,且深海开采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壳牌公司的一份市场评估报告称,“在海底每钻井1米,需要1万至2万美元,海上钢结构钻井平台每平方米则需3万美元以上。因而,建一个中型海上油气田,需要至少5亿美元。”

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曾表示,中海油在300米水深的石油开采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300—3000米才刚起步。

“中国面临的局面是,到底是维护南海的石油开采权,还是维护南海区域的地区稳定,以进一步保证中国稳定的发展?”崔新生说,“在此之前,最关键的是,中国总体上还是缺乏长远的石油战略规划。这恰恰是中国在南海开发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林伯强认为,就现状而言,中国根本无法改变众多海外石油公司在南海开采石油的现状,而中国惟一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开采南海的石油。

来源: 大学网    作者:.    时间:2012年4月29日 06:58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