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讯(记者薛倩)2月13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今日人类学民族学论丛》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今日人类学民族学论丛》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该论文集的主编来自11个国家。论文集的文章从在世界大会6场主旨发言、14场名家讲座、217个专题会议上发言以及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学者提交的论文中精选出来。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认为,《今日人类学民族学论丛》的面世,完成了展示中国和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成果的一项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浓缩了由中国举办的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的世界大会的学术精华,展示了中国作为人类学民族学大国的国际地位,见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将作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丰厚成果传承于世,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院长周建新认为,现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正处在上升发展阶段,队伍不断壮大,成果不断积累,服务或参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景军认为,当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要处理好三对矛盾。第一,民族学人类学与学科性的学术研究的矛盾。中国没有人类学没有民族学,只有民族研究,所以从学科上来讲,人类学民族学都得不到国家学科的认可。第二,学术研究与社会相关性的问题矛盾。学术研究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时又应保持学术的独立性,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应把握好学科发展和应用的关系尺度。第三,解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与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矛盾。中国人类学与世界人类学究竟如何走到一起?对此我们要冷静看待。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强调,虽然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在大会上有了一定影响,中国学者有了发言机会,但我们在学界的真正影响仍比较小。近几年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大,而且我们所使用的主要理论都是西方人的。这说明我们的研究质量还有待提高。此外,中国学科的界限划分不够清楚合理,导致学科研究不够规范。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水平。

责任编辑:彭念

2012年03月09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 作者:记者薛倩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