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食粮水准、农业劳动效率与产业分工关系的量化辨析
——近代长三角与工业化时期英格兰的比较

  内容提要:农业劳动效率是民众食粮水准和社会分工的基础。在近代(1840-1930年代)的长三角,常年下农家生产食物的农业劳动效率处于停滞状态;鉴于此,近代前后两个阶段,户均常年食粮水准没有变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化几趋停滞。在工业化时期(1700-1880年)的英格兰,常年下农家生产食物的农业劳动效率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户均消费食物可折合的混合谷物相应提高,绝大多数农业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

  关键词:食粮水准   农业劳动效率  产业分工

  对农业劳动效率提高和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曾经作过精辟的论断,他写道:“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用在农业上的全部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须足以为整个社会,从而也为非农业工人生产必要的食物;也就是使从事农业的人和从事工业的人有实行这种巨大分工的可能性,并且也使生产食物的农民和生产原料的农民有实行分工的可能。”【1】然而,对于农业劳动效率和社会分工之间具体的量化数据,马克思并没有论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从农业劳动效率出发,探讨社会转型问题。在国际学界,黄宗智在同彭穆兰就18世纪英国和长三角社会转型比较研究的论战中,用“内卷化”和“发展”说明两个地区分流的原因,他说:在长三角,“内卷及内卷型商品化并不意味着单位土地绝对产出的减少。情形正好相反。拥有一定土地的农户当然可以通过采用内卷的运作方式(棉、丝生产)来提高农场总产,因为这将意味着就家庭劳动而言更多的‘就业’和收入,尽管平均每日劳动报酬减少了。此即我所谓没有发展(就劳动生产率而言)的‘增长(就总产而言)”。“‘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2】黄宗智的论断表明,农业劳动效率是内卷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劳动效率的差异是18世纪英国和长三角分流的根本原因。根据他的计量,这一时期英国和长三角“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就是2∶1。”【3】黄宗智没有计量这一时期两个地区农业劳动效率的大致数值,也没有以这些数据为基础估算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在国内学界,庞卓恒、侯建新以农业劳动效率的计量为基础,比较了中英社会转型问题。【4】。不过,在他们的研究中,没有以农业劳动效率数据为基础,导出的具体的产业分工的数值。

  拙文选取转型时期英国和中国最为发达的两个地区——长三角和英格兰,利用第一手资料,计量出1840年前后和1930年代长三角以及工业化初期(1700年)和晚期(1880年)英格兰户均常年下的食粮水准、普通农户生产食物的农业生产率;再通过模型,计量出上述时段内两个地区非农人口从农业人口中分离的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论证农业劳动效率、食粮水准、产业分工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近代长三角户均食粮水准的计量

  (一)1840年前后长三角户均食粮水准的估算

  首先看看19世纪中叶长三角的户均人口。1838年,嘉兴府的总户数为541,386,总口数为2,933,764【5】,户均5.42人。在嘉兴府下辖的7个县份中(由表1),户均人口在4.80-6.37之间波动。在江阴县,“宣统三年编查户口,总其全县户计十二万四千六百三十四,口计六十二万三千四百八十七”【6】,户均5口,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江阴县在19世纪中期的人口概况。在六合县,“乾隆四十六年民卫共户陆万四千四百九十,共口叁拾一万八千六百八十三”【7】,户均4.94人;“光绪三十四年,册报户三万九千有余,口二十四万三千九十六”【8】,户均6.23人。在吴县,“康熙五年版籍,吴县户六万五千七百十二,口二十六万五百六十七;宣统二年,警察局调查吴县正户六万八百五十八,附户九千三百二十二,男十七万七千五百九十五,女七万一千七百二十九”【9】,从中可以推算,康熙至宣统年间,吴县户均人口在3.97-3.55间波动,其中间值为3.76。在吴江县,“旧乾隆九年,户六万四千七,口二十四万七千二百十一”【10】,户均3.82口。从以上府县的人口资料看,19世纪中叶,长三角农家户均人口在3.76-6.2间波动,其中间值为5。户均5口是可视为19世纪中叶长三角地区农家规模的一般状况。【11】

表1 道光18年嘉兴府户均人口数量(1838年)

嘉兴县 秀水县 嘉善县 海盐县 平湖县 石门县 桐乡县 全府合计
6.15 6.37 4.07 5.38 4.12 6.97 4.80 5.42

  资料来源:光绪《嘉兴府志》卷20《户口》。

  其次讨论1840年前后长三角人均常年下粮食消费情况。根据帕金斯的研究,“过去中国按人计算的粮食产量规定下限和上限似乎也是合理的。下限似乎应该在二百公斤左右,上限可能是三百五十公斤”。【12】在帕金斯按人计算粮食的上限和下限之间,中间值为275公斤。把275公斤作为1840年代长三角人均年食用谷物的常量,是一个合理的数值,因为普通人群中包括成年男女、老人、幼儿,他们的食粮数量不一。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在1840年前后,常年下长三角一个家庭食用的粮食可折算混合谷物的数值为275×5=1375公斤。

  (二)1930年代长三角户均食粮水准的估算

  民国时期,长三角农家户均几口呢?如表2,根据民国17年的人口普查,江苏省和浙江省户均人口分别为4.97、4.43。根据金陵大学卜凯在1930年代主持的调查,在浙江省的7个区域,居住农家数为2,837,居住人口数为12,228;在江苏省的13个区域,居住农家数为5,416,居住人口数为26970。【13】按照卜凯的调查,江苏省户均4.98人,浙江省户均4.31人。以上两个调查中关于江苏、浙江户均人口的数据,基本吻合。

表2 民国期间江苏、浙江两省户均人口

  民国元年普查 民国17年普查
江苏省 5.82 4.97
浙江省 4.85 4.43

  资料来源:刘大钧:《中国人口统计》,《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统计月报》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一、十二月合刊,第22-23页。

  下面看看苏南、浙北地区家庭人口的数量。在苏南地区,根据民国22年中支建设资料整备委员会的调查,句容县计“56,000户,279,500人”【14】,户均4.99人。在丹阳县,“共计十万两千四百六十三户,人口:男计二十四万一千六百八十六口,女计二十一万两千八百四十八口。”户均4.44人。【15】在江都县,“共有228,378户,人口共有1,146,218人”【16】,户均5.02人。在无锡县,沦陷之前,共184,630户,894,657人【17】;户均4.85人。江南沦陷以后,人口大逃亡,在松江县,户均六口【18】;在常熟县,户均4.32人;【19】在南通县,户均4.37人。【20】这表明,在长三角的江苏部分,1930年代基本上接近户均5口的数量。在浙北地区,在嘉兴县,户均人口4.21人;【21】在兰溪县,全县户数共计59,102户,276,468人,【22】户均4.68人;在杭县,“居民八万余户,三十九万余口”【23】,户均4.88人;在平湖县,户均4.9人。【24】在长三角的三大城市——南京、上海、苏州,如表3,户均人数也在5口左右徘徊。以上材料表明,在长三角地区,户均基本趋于5口。

表3 南京、上海、杭州户口变动统计表(民国18-20年)

  南京 上海 杭州
  户数 口数 户均口数 户数 口数 户均口数 户数 口数 户均口数
民国18年7月 101,269 521,728 5.15 322,581 1,537,914 4.77 91,499 467,571 5.11
民国19年7月 105,991 542,720 5.12 355,648 1,669,575 4.69 96,558 493,234 5.11
民国20年7月 117,484 603,806 5.14 383,396 1,800,932 4.70 96,121 512,163 5.33

   资料来源:《各市户口变动统计表》,《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统计月报》中华民国二十年十月号,第2-5页。

  民国时期,侯厚吉估算了当时中国人食用粮食的数量,根据他的估计,如果食用米、麦、杂粮三类粮食粮中一类的话,“按每斤等于1.12市斤计算,则每人每年所需米粮数为498.7市斤,每人每年所需小麦数为511.1市斤,每人每年所需杂粮数为486.5市斤。”【25】按照侯厚吉的估计,民国时期,如果食用米、小麦、杂粮的话,中国人的消费量分别分折合223、228、217公斤。1936年夏季,费孝通调查了长三角的一个普通村落——开弦弓村,根据他的调查,“正常年景……一男、一女、和一个儿童一年需消费33蒲式耳稻米。”【26】按照这个估算标准,农家每人年均消费11蒲式耳稻米,合275公斤。【27】这表明,在以开弦弓为代表的长三角,农民年均食用谷物的数量高于全国的标准,而且刚好和前文中帕金斯的估算相吻合。把民国时期长三角人均年食米量定为275公斤,看来是可靠的。

  根据以上估算的数据,可以推导出,在1930年代,常年下长三角户均食用混合谷物的数值为275×5=1375公斤。

  二、工业化时期英格兰户均食粮水准的计量

  (一)工业化初期英格兰户均食粮水准的估算

  首先,看看工业化初期英格兰的家庭数目。如表4,工业化初期阶段,格雷戈里·金把英格兰的家庭分为增加国家财富的家庭和减少国家财富的家庭,两类家庭的数目分别为511,586、849,000户,英格兰的总户数则是这里两类家庭的数量之和,计1,360,586户。

表4 1688-1696年英格兰人口统计

家庭数量   户均人口 人口数量
511,586 增加国家财富的家庭 5.25 2,675,520
849,000 减少国家财富的家庭 3.25 2,825,000
1,360,586   4.05 5,500,520

  资料来源:Gregory King,“Natural Political Observation upon the State and Condition of England”,in Joan Thirsk and J.P.Cooper,Seventeenth-Century Economic Docu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p. 780; Charles Wilson and Geoffrey Park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s of European Economic History 1500-1800: Volume 1: Western Europe, London: George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Ltd., 1977, p.140.

  其次,探讨工业化初始阶段英格兰居民的食物消费状况。如表5,根据格雷戈里·金的统计数据,在1690年代的英格兰,食物消费共分为七个层次:儿童与婴儿、乞丐与日工、农场主与自耕农、商人、自耕农、贵族与绅士的仆人、贵族绅士及其子女。这七个层次的人员每年消费食物价值的总额为22,600,000英镑。

表5 1690年代英格兰居民年均消费食物的统计

1,000,000名婴儿和儿童,人均20先令 1,000,000                英镑
2,000,000名乞丐和日工,人均40先令 4,000,000                英镑
2,000,000名农场主和自耕农,人均5英镑 10,000,000               英镑
500,000名商人,人均6英镑 3,000,000                英镑
400,000名自耕农,人均6英镑以上 2,400,000                英镑
150,000-250,000名贵族和绅士的仆人,人均8英镑 1,400,000或

1,600,000 英镑

100,000名贵族、绅士以及他们的子女,人均20英镑 2,800,000                英镑
  22,600,000               英镑

  资料来源:A First Draft of Gregory King’s ‘Observations’ from His Notebook, 1695, and Journal , 1696, in Joan Thirsk and J. P. Cooper, Seventeenth-Century Economic Documen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p.. 767.

  由以上计量可知,工业化初始阶段,英格兰居民年消费食物价值的总额为22,600,000英镑,英格兰的总户数为1,360,586。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导出这一时期户均消费食物的价值为22,600,000/1,360,586=16.610英镑(折合3986.518便士)。同一时期,英格兰小麦的价格为蒲式耳3先令6便士【28】(折合为每蒲式耳40便士)。这样,工业化初始阶段,英格兰户均消费食物的价值可折合谷物的重量为3986.518/40=99.663蒲式耳(合2,292公斤)。

  (二)工业化晚期英格兰户均食粮水准的估算

  首先,工业化晚期英格兰户均人口多少呢?如表6,其中的数据来源于《187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普查》、《188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普查》。表6中的房屋分为“有人居住”、“无人居住”两类。一般而言,一所房屋和一个家庭对应。因而,1871年、1881年,英格兰的户数分别为4,257,463、4,924,292,平均每户的人口数量分别为5.049、4.998。这里,笔者选取1871年和1881年英格兰户均人口数量的中间值5.02,作为工业化晚期英格兰户均人口的数量。

表6 1871、1881年英格兰的房屋与人口

  房屋 房屋总数 人口总数 户均人口
  有人居住 无人居住      
1871 4,009,783 247,680 4,257,463 21,495,131 5.049
1881 4,557,289 367,003 4,924,292 24,613,926 4.998
中间值         5.02

  资料来源: Census of England and Wales, 1871: Population tables. Area, houses, and inhabitants, Vol. I. Counties, London: George Edward Eyre and William Spottiswoode, 1872, p. xi; Census of England and Wales, 1881: Vol. I, Area, houses, and population. Counties, George E. B. Eyre and William Spottiswoode, 1883, p. vi.

  说明:“房屋总数”、“户均人口”、“中间值”三栏系笔者计量的结果。

  其次,探讨工业化晚期人均食粮的状况。表7是工业化晚期英格兰人均饮食年消费状况的量化统计,它以5年为周期,记录了1860-1884年人均年消费谷物、肉类、茶叶、咖啡、可可粉、蔗糖、葡萄干、大米、烟草、葡萄酒、烈性酒、啤酒的数据。这里,选取1870-1884年的数据,以之为基础,计量出人均年消费各类饮食消费的量化数字。在表7中,“平均”一栏表示1870-1884年人均趋于常年下饮食消费的量化情况,根据这一栏目,可以得出:工业化晚期,人均谷物、肉类、大米三类主要食品的常年消费量分别为6.29蒲式耳(折合混合谷物144.67公斤)、109.79磅、11.31磅(折合混合谷物5.13公斤)。【29】

表7 工业化晚期英格兰人均年度消费商品统计

  1860-64 1865-69 1870-74 1875-79 1880-84 平均
谷物 (蒲式耳) 5.547 5.451 5.379 7.706 5.789 6.29
    (磅) 100.45 108.38 111.47 109.52 109.79
茶叶  (磅) 2.79 3.51 4.02 4.56 4.71 4.43
咖啡  (磅) 1.15 1.00 0.98 0.98 0.90 0.95
可可  (磅) 0.12 0.15 0.24 0.30 0.34 0.29
蔗糖  (磅) 35.66 41.95 48.98 62.37 69.23 60.19
葡萄干  磅) 3.75 4.09 4.38 4.40 4.30 4.36
大米  (磅) 5.76 6.58 9.89 10.79 13.26 11.31
烟草  (磅) 1.24 1.34 1.38 1.46 1.43 1.42
葡萄酒(加仑) 0.31 0.45 0.52 0.51 0.42 0.48
白酒  (加仑) 0.89 0.98 1.13 1.22 1.05 1.13
啤酒  (加仑) 27.87 27.87

  资料来源:Walter T. Layton and Geoffrey Crowth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rices,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1935, p. 268.

  说明:“平均”一栏系笔者根据1870-1884年数据计量的。

  如何把人均消费的肉类折合为混合谷物呢?由表8,根据《大不列颠及联合王国1887年农业统计年度报告》,1775-1882年,市场上的牛肉分为低档、中档、高档三类,这里选取中档牛肉,其趋于常年的价格为每英石(stone)5先令5便士;同理,中档羊肉、猪肉趋于常年的价格分别为每英石6先令5便士、每英石7先令9便士。如果进一步推算,工业化晚期,牛、羊、猪混合肉类的价格为每英石6先令6便士。按照表8给出的度量换算单位——1英石合8磅,牛、羊、猪混合肉类的价格可以进一步折合为每磅9.75便士。【30】

表8 1875-1882年肉类价格(1英石合8磅,per stone of 8 lbs.)

  牛肉 羊肉 猪肉
  低档 中档 高档 低档 中档 高档      
年度 s. d. s. d. s. d. s. d. s. d. s. d. s. d.   s. d.
1875 3 10 5 7 6 2 5 2 6 5 6 11 6 1 to 8 1
1876 4 4 5 5 6 0 5 5 6 6 7 0 7 5 to 8 7
1877 4 6 5 6 5 11 5 6 6 6 6 11 7 4 to 8 3
1878 4 6 5 6 6 0 5 4 6 4 6 10 7 8 to 8 8
1879 4 1 4 11 5 6 5 5 6 1 6 7 7 2 to 8 1
1880 4 6 5 5 5 11 5 6 6 4 6 10 7 3 to 8 3
1881 4 5 5 1 5 6 5 8 6 4 6 9 7 3 to 8 4
1882 4 4 5 7 6 0 6 1 6 9 7 2 7 5 to 8 5
平均     5 5         6 5         7 9    
平均 6先令6便士  

  资料来源:Agricultural Returns of Great Britain, with Abstract Returns for the United Kingdom, British possessions, and Foreign Countries, 1887, London: Eyre and Spottiswoode, 1887, pp. 110-114.

  说明:1、s. d. 分别代表先令、便士;2、“平均”栏目系笔者的计量。

  工业化晚期,常年下英格兰混合谷物的价格如何呢?如表9所示,1872-1882年,小麦、大麦、燕麦三种谷物的价格基本稳定。在这期间,小麦、大麦、燕麦的混合谷物趋于常年的价格为每夸脱37先令5便士,相当于同样容积单位大麦的价格,可折合为每蒲式耳4先令9便士。

表9 1872-1882年小麦、大麦、燕麦的价格                      单位:夸特Quarter

  小麦 大麦 燕麦
  先令 便士 先令 便士 先令 便士
1872 57 0 37 4 23 2
1873 58 8 40 5 25 5
1874 55 9 44 11 28 10
1875 45 2 38 5 28 8
1876 46 2 35 2 26 3
1877 56 9 39 8 25 11
1878 46 5 40 2 24 4
1879 43 10 34 0 21 9
1880 44 4 33 1 23 1
1881 45 4 31 11 21 9
1882 45 1 31 2 21 10
平均 49 5 37 5 24 7
总平均 37先令5便士

  资料来源:Agricultural returns of Great Britain, with abstract returns for the United Kingdom, British possessions, and foreign countries, 1887, London: Eyre and Spottiswoode, 1887, p. 120.

  说明:“平均”一栏系笔者的计量

  这样,根据前文数据,工业化晚期,常年下英格兰人均消费肉类109.79磅,而混合肉类的价格为每磅9.75便士。由此,可以推导出人均常年消费肉类可折合的货币价值为109.79×9.75=1070.4525便士。根据前文计量的数据——工业化晚期常年下每蒲式耳混合谷物合4先令9便士(即57便士),人均消费混合肉类的价值1070.4525便士可折合混合谷物的数量为1070.4525/57=18.78蒲式耳,折合431.94公斤。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将工业化晚期人均年消费的主要食物折合混合谷类如表10:

表10

  混合谷物 混合肉类 大米 合计
年消费数据 144.67公斤 109.79磅 5.13公斤  
折合谷物(公斤) 144.67 431.94 5.13 581.74

  表10说明,工业化晚期,英格兰人均常年消费的主要食物折合混合谷物的数量大致为582公斤。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推算出工业化晚期英格兰常年下户均消费的食粮可以折算混合谷物的数量大致为:582×5.02=2,922公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