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问题以及建筑、纺织材料——《四千年农夫》第七章

  随着对食物、服装、家具、绳索等物品生产的原材料需求与日俱增,以及人口的大量增加,改善土壤管理变得更重要。  旷物燃料有限的储备将导致使用成本的增加,木料及纸张需求的不断增加可能最终导致木材消失,由于树木自然生产过程的缓慢以及林地区域在世界上分布有限。  在这些有限储备的物质短期循环后,人们喜欢上农家材料的时刻肯定会到来,它不仅可以替代木材制造纸张,还可以作为燃料。  风的力量以及波浪的能量使得溪流沿着海岸线变形,但是充分利用每条溪流也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电力和热量的需要。  并且只有在科学和工程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能设计转换上述这些能量。  但是,现在东方国家的农耕体系呈现出了一种更为经济的能源转化和利用的办法,良好的土壤管理能够减轻一部分对电热需求的压力。

  直到1905年一些材料描述丁东方国家的农耕体系,我们才知道,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朝鲜和日本旱已通过耕种大量农作物以满足燃料、建筑材料以及纺织物的原料需求。而这些人解决燃料和保暖问题的方法再次使我们感到惊奇。  这些解决方案操作起来很简单。  用衣服来保暖减少了对燃料的依赖。  燃烧农作物中不能食用的秸杆部分,或者喂养动物,或者作为它用。  这些人在交通可达的范围内种植不宜在耕地上种植的树木,以使得长途运输更容易。  旷物燃料,比如煤、焦炭、石油、天然气,在此后的一百年内,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已经是不可能了。  从远古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当地使用煤、焦炭、石油和天然气。  两千多年来。井中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四川省许多深井内的盐水已经蒸发,这些天然气通过竹杆传递到平底锅并且在铁制的一端燃烧。  在同一省的其他区域很多盐水是因燃烧煤而蒸发了。  亚历山大.霍伊斯估计四川省每年可生产超过600万英镑的盐。

  在这里,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用来给房子加温。  在地板凹陷的坑中燃烧煤,烟则从房子中飞走。  二月份在横滨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家邮局使用同样的加热方法,房间里放着三个火盆,大铁盆中的火超过火盆顶端2英尺多,就这样简单地进行着室内的取暖,在这些国家人们不用炉灶来作为住处的室内取暖设备。

  在中国和日本,我们看见投入的煤矿粉尘由于和稀糊黏土混合后呈现出中等橙-歹-的形状和大小,木炭也是类似的造型。  如图7—1所示,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一些东西以塑形,添加的东西是加工米糖浆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在南京我们很感兴趣地观看了另一种制造煤砖的方法,一个中国工人坐在一家商店的泥土地板上,在他身边是一堆木炭粉,一盘米浆副产品和一大盆潮湿的炭粉。  两腿之间有一块沉重的铁块,中间有一个略显锥形的凹陷,两英寸深,凹陷顶部两英寸半见方,铁块边上还有一个几磅重的铁锤。  他的左手握着一个很重的短短的锤击工具,右边的模具放置着少许的潮湿木碳,紧接着是三次精准地锤打,压缩潮湿、粘稠的木碳使之成为非常紧密的结构,再加上少许木炭重复操作,直到模具填满,煤砖形成。

图7—1  用作燃料的煤球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米汤

  有了这套简单的设备,男子很轻易地就能给木炭施压,而且所施压力十分巨大,和最好的水压机所释放出的压力不相上下。  在将棉花和千草绑成捆的过程中,男子将可持续供应小幅电流的原理运用于大型的棉花机和千草机之上,最终结果证明其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棉花捆和千草捆要比在给机器导人强电流的情况下捆得严实得多。和在其他地方一样,这个原理的施用也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  尽管这一天该男子的工作效率似乎并不是很高.但他总是很有耐心。  男子光着上身,结实的肌肉表明了强健的体魄、活力充足、总是一脸的满足。

  在这样一个拥有4亿人口和4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因为有丰富的煤矿和水利资源、极高的森林覆盖率和十分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所以国家的发展前景让人十分看好,预计各项事业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假如他们想要继续保持其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速度、掌握科学技术以充分利用河流水力资源和煤旷资源,同时整个国家又始终秉承和平发展的观念、注重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那么这样一个人的出现就是必然。

图7—2  江苏一位着冬装的妇女

  图1—18是一个穿着冬装的山东农民,图7—2则是一个江苏农妇,通过他们的服饰不仅可以预计这些农民为了保持体温所需要摄取的食物量,而且还可以看出农民是怎样保持体温的。  山东的农民身上穿着厚厚的长棉衣,脚上穿着厚厚的棉鞋,另外还在裤脚处绑有一层厚厚的棉花,脚上还穿有好几双棉袜。  这种厚厚的棉衣并没有经过压缩,里面全是空气,因此制作成本并不很高,而且这种做法还在没有增加衣服重量的情况下增强了衣服的保暖效果。  外套里面的衣服重量不一,但它们也都十分保暖,农民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气温增减衣服。  我们怀疑这些农民能否设计出一个造价和维修成本都不高但却适用于这种严寒天气的衣橱。  牧师E·A·埃文斯已在中国传教多年而且长居四川,据他估计,农民每年用于衣橱的费用是2.25美元,包括维修和翻新费用。

  东方民族的个体经济十分繁荣,而且东方人也十分注重自力更生,也正是因为这点他们才能在悠久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们这种独特的品质不仅在处理燃料的方法上得以体现,而且在其他的许多方面也都得以充分体现。  吴夫人拥有并经营着浙江一个占地25英亩的农场,她家有一个面积为7英尺×7英尺、高28英寸的石炕,冬天的时候在炕底下烧火就能使炕变得十分暖和。  吴夫人在白天的时候会在石炕的表面铺上一层席子,将炕作为代客的沙发;晚上的时候则会铺上被子,将炕作为睡觉的床。  在山东一个富裕的农户家里我们发现他家的两间卧房里都各有一张炕,但农民暖炕的方法与吴夫人完全不同。  他在烟囱上接了一根水平的管子,在烟囱里的热气被排向屋顶之前将烟囱里的热气导入到炕底下。  他家的炕很宽,大约30英寸高,而且它还是用长12英寸、厚4英寸的砖头砌成的。  制作这种砖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稻田里的底土与谷壳、秸秆的短茎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将这些混合物装在一个塑料的模具里。之后是把它们放在阳光底下晒干,最后在使用这些砖块前还要在砖块的表面涂上一层混合有谷壳和秸秆的泥浆。  这种炕能够大量吸收厨房中的废热,不管是在白天当沙发使用,还是在晚上当床使用,都能很好地传热。  在满洲的一些客栈里,炕一般都非常大,可以睡很多人。  人们睡在这种炕上时都是将脑袋放在同一头,然后一字排开,而客人之间也只是拿一块挡板隔开,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燃料。  客人们白天能够很舒适地坐在温暖的炕上,累的时候也可以直接铺开床铺休息。

  炕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保温。  使用三四年后,建造时使用的泥土和稻草在经过了发酵和收缩之后开始出现裂缝并出现许多小孔。  由于溢出的气体是很有害的,它会使人们受到浓烟的困扰,因而炕需要翻新。  但是在热量、发酵和吸收燃烧产物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相对贫瘠酌底土会变成他们所认为的珍贵的肥料。  在准备混合肥料的过程中也会用到这些废弃砖。  正是因为这些废弃砖仍有一定的价值,在移除和重新搭建炕的过程中消耗大量劳动力并不能完全算作是劳动力的流失。

  通过观察,我们认为用110℃的高温将土壤烘千极大地提高了植物养分通过水的溶解能力复原的自由程度。  同时,高温也无疑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和生物条件。  氮会被合并成氨。  浓烟和烟灰中含有磷、钾和石灰,它们覆盖在炕的内壁或者是会随着浓烟一起被过滤到多孔砖里。这样一来,植物养料便能被直接加入到土壤中去。  燃烧木材后产生的烟灰平均都含有1.36%的氮、O.51%的磷和5.34%的钾。  大量燃烧秸秆和玉米杆得到了许多这样的营养物质,人们总是不辞辛苦地将它们储存起来,但风一吹,这些珍贵的植物养料便会弥漫至整个天空。  在发酵形成硝酸盐、可溶性钾和其他一些植物养料的过程中,人们还能得到一些其他的营养物质。  在山东省和直隶地区,我们经常看到人们使用这些被废弃的砖头。  走在乡村街道上时也经常能看见成堆的废弃砖,而且很多显然是最近才被搬运过来的。

  除一些能有更好用途的作物外,农场上种植的各种木本作物的茎大多被用作燃料。  将收割之后的稻草和棉花茎、掌状豆茎以及油菜、谷子的秸秆整齐地堆放在一起,然后分别用图7—3、图7—4和图7—5所示的方法将它们捆成捆运到市场上出售。  这些燃料被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和烧石灰、砖、陶器以及制作燃油、茶叶、豆腐等。  在家里用这些燃料做饭时,通常有一个小孩坐在地面上,一只手不断添加燃料,另一只手不断拉动风箱以增强流通的气流。  在中国,榨棉花油、做棉子饼是较为普遍的家庭产业,在其中一个家庭里,我们看到使用的燃料是谷子和秸秆。  人们居住在石板瓦屋顶的平房里,虽然只有一层,但面积很大。  除了居住功能,还可以当作商店、仓库和工厂。  房子里,一家四代人正在工作,祖父监督整个作坊的运作,祖母则是整个家庭和商店的主心骨,店里出售棉花油和棉子饼。  棉花油的售价是每磅22美分,棉子饼的售价则是每百斤33美分。  在商店和起居室后面的作坊里,有3头水牛分别拉着一个磨将棉花籽压碎,牛的眼睛都被蒙上,旁边还有3头备用的牛,准备替换正在工作的牛,以此完成10小时的工作。  此刻它们有的正躺着在休息,有的正在吃食。  两个磨坊的磨盘都是水平的,直径达4英尺多,上面的磨盘在牛的带动下旋转着,第三个磨坊有两个直径为5英尺、厚2英尺的花岗岩滚轴,通过一根水平的短轴连接到一个环形的石板上,另一端则通过一个垂直轴与牛连接。  这3个磨坊由两个人照看着。  棉籽在经过两次碾磨之后再蒸熟,以便能熬成油以及继续下一次的碾磨。  蒸笼由两个如图7—6所示的有盖子的木箍组成,底部有隔板。  棉籽的粗粉就被放在这上面,下面则是一锅沸腾的水,水蒸气将粉末蒸熟。  每次装入的粉末都是用竹子秤称过之后用铲子铲进去的,因为用秤称过,所以每次做棉籽饼时原料的重量都是一定的。

图7—3  上海吴淞河上停满了载有水稻和棉花秸秆的船,秸秆将被用作燃料

图7—4  人们将棉秸秆从码头运往市区的市场储存

  炉子前的地面上坐着一个12岁的小男孩,他左手不断地往炉子里加谷壳,平均每分钟大约30次,右手则按照一定的速率不停地前后拉动一个矩形风箱,以保持气流的流通。  中间休息时,父亲则搬来一捆秸秆加进炉子里,此时,男孩的左手才得到片刻休息。  当蒸汽使棉籽油稍微溢出一点后,热气腾腾的棉渣就被倒人一个2英寸宽、2英寸深的竹制木桶里。  随后人手扶着一对扶手架,光着脚站在桶里踩着这些棉渣,棉渣还是热的。  稍微进行筛选并用短秸秆将棉渣分开之后,16箍棉渣就被搬运给专门负责榨油的人处理。

图7—5  运送稻秸前往市场

图7—6  日本人蒸茶叶的过程.中国人热榨棉籽油也是同样的原理

  榨油的装置是由两根绑在一起的木梁构成的,木梁足够长,能挑起16箍棉渣。  木梁被固定在由3根很粗的木棒构成的三角架上。  作坊里共有3个三脚架,每个都带有自己的一个主楔子,楔子被绑在了一起,在拉回主要楔子之后,楔子的松垂部分上会被塞上另一个楔子,用一个重25—30磅的木棰击这些契子,使它们相互挤压形成对棉渣的压力。  为了保证压碎之后能有新的楔子,有一个比烧炉子的男孩年纪稍大的男孩在旁边制作楔子。  压碎之后的木楔子和一些碎片也都被扔进炉子作为燃料。

  这种简单的方法,结实的构造和低廉的成本不仅能产生足够的压力,还很安全。  一旦达到足够的压力,人们便可坐下来休息,操作榨油设备的男子开始抽起烟来,直到榨出的油滴尽了,男子便又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这个拥有8个男人、2个小孩和6头牛的榨油坊一天平均能榨640块棉籽饼。

图7—7  棉于饼可以作为奶牛的饲料

  棉子饼可作为动物的饲料在市场上出售。  如图7—7所示,附近的一个奶牛场老板就是用它们来喂养40头牛,而牛奶则被运往上海,销售至国外。  虽然这40头牛中其中有一头患有白化病,但每天的产奶量有200斤,即6.32磅/头。  在阿瑟斯坦利博士的帮助下,上海卫生局他析指出这些牛的乳房虽小,但牛奶却很丰富。  牛奶的密度是1.028g/ml,固体颗粒总含量为20.1%的;7.5%的脂肪、4.2%的糖以及0.8%的灰分。  嘉兴南方长老教会成员w·H·赫德森牧师一家非常好客,在那儿我们吃到了非常好吃的黄油,还见到了如图7—8所示的牛犊。  虽然它像猪油一样白,但是口感和口味却远比丹麦和新西兰餐馆中的黄油要好。

图7—8  中国浙江嘉兴的水牛和牛犊

  这些牛奶用瓶子装好之后被运往市场上出售,每瓶2磅重,售价是1美元或者是43分(金币),这个价钱似乎有点高。  我的翻译似乎感觉我们误解了牛奶的标价,他说按照上面的价值比例,一瓶一斤半重的牛奶售价就应该是一元上海币。

  把秸秆用作燃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活面临的燃料问题,但仅仅依靠它们并不足以满足整个农村的需求,更不用说满足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需了。  正如我们在中国南方所见的。南方的丘陵地区和山区种植着许多松树,树枝被用于烧制石灰,水泥窑里也使用它们作燃料。因此,可以说广大的丘陵和山区都为解决燃料问题贡献了一份力量。在青岛时,我们看见骡子将松树枝驼在背上,如图7—9所示,将它们从山东的山区运到青岛。  朝鲜也使用类似的燃料。我们在东京以东的船桥市拍了很多作为燃料堆放好的松树枝照片。

  长期以来,一些人口密集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因此,那些地区开始提倡定期植树造林,甚至为此还开始移植树木。  我们看到在中国和日本森林破坏现象很严重,只有为数不多的在寺庙、墓地和房子周围的老树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然而,苏州附近一家名为伊丽莎白布莱克医院的R·A·哈登医生却坚持认为中国是爱护森林的民族,他们会定期种植一些树木作为燃料。  林区树木被砍伐之后,为了使树木能更密集地生长、尽旱长成大树,他们在必要时甚至会移植树木。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还爽快地提出要陪同我们一起前往一个开展植树造林的山区,这让我们感到振奋。

图7—9  用牛驮着用于燃料的松树枝

  我们雇佣了一艘建有屋子的船,拥有船屋的家庭把他们的家也安在了船上。  这个家庭的母亲最近刚去世,剩下父亲、两个新婚的儿子和一个助手。  他们用船屋送我们前往目的地,并为我、哈登和厨师提供了床铺。  我们每天支付3元(墨西哥币)。  每天都是夜间航行,白天则用来考察周围的山区。

  母亲的葬礼花费了这个家庭100元,两个儿子的婚礼各花费了50元。  因为家庭成员的变化,船屋也进行了适当地改装。  改装船屋又花费了100元。  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困难,不得不借钱干这些事。  葬礼花费的100元需要支付20%的利息,婚礼所需的费用则需支付50%的利息。  从朋友那儿借的钱不需支付利息,但是,父亲明白要报答他的朋友们仍需等待时机。

  牧师E·A·埃文斯告诉我们,在中国,当人们有经济困难时向邻居求助是很常见的。  这是人们应对经济困难的一个方法。

  假如一个邻居需要8000元,他就会准备好一桌宴席,邀请100个朋友前来。  受邀而来的宾客知道,他们并不是因为葬礼也不是因为婚宴而受邀请,而是因为主人缺钱。  宴席的花费并不是很大,受邀的宾客每人都会携带80元,并将钱送给主人,主人则记录下伸以援手的朋友以便曰后偿还。  还有一种方法:假如一个人出于某种原因需要借2万元,他会向20个朋友提议共同组织一个资金互助组。  假如同意的话,每人最少会交1000元作为股金,可以多交,资金互助组会按出资额度对成员进行编号,将来按照这些编号进行偿付。  组织资金互助组的人有义务使这些款项在规定的时间内增殖,并且会不定期地向成员支付一定的利息。

  中国的利率普遍很高,尤其是一些收益小、风险高的领域。  埃文斯先生告诉我,每个月2%的利率是很低的了,年利率通常都是30%。偿还利息的义务大部分不能得到很好的履行,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被取消,它们会代代相传,由父亲移交给儿子。

图7—10  中国运河上运载旅人的船屋

  购买船屋需要292.40元.每年的盈利额是107.5—120.4元。  葬礼花费43元,两个儿子婚礼的花费超过43元。  6个人每天能赚取的工资是1.29元,连续工作两星期或者一个月挣到更多的钱就相当于降低了利率。  他们每年工作300天一共赚取的工资数是120.40元,平均每天的工资只有40.13分。  若平均到个人,每人每天不到7分。  因此,我们支付的价格相当于他们2个工作目的工资。  在上海和其他一些城市,外国人经常会雇佣这种小船两星期或者一个月沿着运河或河流观光旅游。  他们认为这种旅游的方式很愉快,并且还是一种便宜的郊游方式。

图7—11  中国吴凇河西岸狭长陡峭山坡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

  在到达山地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就看到了图7—11所示的景象。那儿树木沿着山坡呈带状分布,树龄在2—10年之间。  它们与垂直边界地区不同年龄的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些特别狭长的地方还不足两根木棒宽,其中一个地方的树木最近被砍伐光了,我们沿着这儿走了很长一段距离,看见周围的松树生长状况非常好。  在一片30×6平方英尺的土地上,树木多达18棵。  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东西都被砍光了,连树桩和粗大的树根都被挖起来用作燃料。

  在图7—12中我们能看见这些地方的树枝都被绑成捆,作为燃料搬运到村里。  树枝被晒干了,但上面仍有叶子。  树根也与树枝捆在一起,这样一来.所有能用的都被保存了下來。  在我们上山的途中。我们看见许多人挑着扁担将一捆捆的树枝运下山去。  我们就山坡地的造林计划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树根能回收利用使广泛地挖掘树根成为必然,树根被挖起后新的树苗便能够迅速成长。  因此这儿并不需要大面积地种植树木。  我们询问一群人哪儿能看到那些被移植到山坡上的松树,最先明白我们意思的竟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自愿带我们去看。看过之后,我们给了他一块乳脂松糕作为报酬,他对此感到异常兴奋。图7—13所示的是一个很小的松树苗圃,那儿的松树将被种植到适宜生长的地方。  那个小男孩带我们去看了两处这样的地方,显然他对苗圃的位置非常的熟悉,尽管它们地理位置很偏僻,离他家很远。  这些松树都被种植在树木生长不是很密集的地方。  在这片清理得很千净的土地上,植被的生长异常迅速,被清理的一些植被有的用来作燃料,有的用来作混合肥或是绿肥。

图7—12  中国上海吴淞河西岸的山丘地带砍来的松树和橡树枝杈

  墓地上种植的植物如果不是被用作食材也会被砍作燃料。  在上海时我们看到过好几次这种情况。  有一次我们看到一个妈妈带着女儿用耙、镰刀、篮子和袋子在墓地周围收集上一季收割后遗留的茬子和千草。  实际上,墓地周围的千草和茬子比我们仔细修剪过后的草地上的更少。  图7—14所示的就是一个刚刚收集完茬子和千草满载而归的男人,他手上拿的就是远东地区特有的耙子。  这种耙子只是简单地将竹条压弯成勾形,再固定在竹竿的一端,正如图中所示。

图7—13  育有松树的苗圃

图7—14  上海的一位男子在墓地中收集的千草作燃料

  在山东、直隶地区和满洲,小米和高梁的秸秆广泛用作燃料或建材,有时也被用来制作屏风、围墙和草席。  在奉天,市场上出售一捆7斤的高梁秸秆作为燃料,100捆高梁秸秆的售价是2.70—3.O0元(墨西哥币)。  每亩高梁地产出的可用作燃料的秸秆约有5600磅,通常这些高梁茎约有8—12英尺长,因此,当骡子或马驮着这些燃料时,通常都会被完全掩盖在下面,看不清到底是骡子还是马。  在中国和日本,不同地方的植物秸秆售价不同,但一吨的售价一般都在1.30—2.85美元。  在南京,每吨无烟煤的售价是7.76美元。  每线[1]千橡木大约是3500磅,而相同重量的秸秆燃料的售价则是2.28—5.00美元。

  在这些国家里,许多树木都被烧成木炭,然后用细小灌木枝编织而成的草席或篓子被装着运到市场上出售,每篓2.0—2.5蒲式耳。  如果不是被烧成木炭,则会锯成1—2英尺长的木段(如图7—15所示),劈开之后将它们绑成捆运往市场出售。

图7—15  山东的农民正赶着马,驮着柴前往胶州市场

  在满洲奉天至安东(今丹东)铁路沿线地区,燃料被锯成4英尺长,之后装船运送到其他地方。  在朝鲜,每头牛身上都配有一种特殊的马鞍用于运送木材,有时堆放在牛身两侧4英尺长的木材像毯子一样覆盖着整头牛。  这些木材就是被牛驮着从山上运送到火车站。  正如在满洲一样,木材都是从一些小树上砍下来的。  朝鲜的树木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树木一样,是分散种植在公有的山上。  在这些分散稀疏的松树之间还长有许多橡木,它们很细小,生长的时间也不过两到三年,但它们似乎总是被不断地砍伐。  在朝鲜,我们经常看到橡树叶子被运送到稻田里用作绿肥。

  种植在满洲的奉天和安东、朝鲜的Wiju和釜山之间的树木总是被不定期地砍掉,日本长崎与门司、下关到橫滨之间的树木也是如此。在这些国家,植树造林计划正迅速地实施着,但是在10年或20年或25年之内这些树木就会被砍伐一次。  每匹马驮着的重330磅的树木的价格为40钱(日币),图7—16所示的就是买卖时的场景。  明石实验站的小野处长告诉我们,他们那里的树木都是10年砍一次,然后被作为燃料出售,平均每亩林地的收益是40元。  这片土地的价值是每亩40元,但如果在这片土地上种桔子,每亩的收益将会是600元。  林地里还长有许多蘑菇,尽管生长条件不是很有利,但每亩地里的蘑菇带来的收益仍有100元。

图7—16  日本人正搬运燃料下山

  排除台湾[2]和桦太町两地,日本的森林覆盖面积达54196728英亩,私人占有的土地不到2000万英亩,剩余的土地则属于国家或天皇。

  这些国家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并不是木材,他们使用的是其他作物。  在图1—8所示的箱根乡等一些广泛种植着水稻的地区,用稻草盖屋顶的情况非常普遍。  在广州三角洲的一些地区甚至连房屋两边也覆盖着稻草。  这种用稻草盖成的房屋冬暖夏凉,很适宜居住。  但用稻草盖的屋顶寿命很短,通常每3—5年就需要翻修一次。  而盖屋顶的老稻草却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它们有的也被用作燃料,烧成灰之后,再用作肥料。

  特别用于城市公共建筑的粘土瓦也是盖屋顶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材料。  这儿粘土非常丰富,分布的位置也不是很远。  如图7—17所示,在环渤海地区和东三省城郊的一些住宅区里,有的屋顶上直接抹的就是小米和高梁茎,有的则抹的是与石灰混合后的泥灰浆。

图7—17  草土墙、泥制烟囱和冬季的储菜窖

  在满洲的焦头,房屋是用高粱秸秆代替木材建成,屋顶则用小米秸秆盖成。  房椽是以惯常方式架设的,但上面覆盖有两英寸厚、去除叶子和上端的高梁秸秆。  用麻绳将房椽和高梁秸秆捆绑在一起,两者交织着,看上去就像一张卷起来的席子,然后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粘土灰浆.涂满之后,再覆盖上一层18英寸长、8英寸厚的小米秸秆。在屋顶板成形之后会被铺在房顶并形成斜坡状,这样一来,雨水就被遮挡住了。  建造更好的房子时,会在其表面抹上泥土灰浆或石灰灰浆,这样房子就能抵挡更大的雨。

  我们看见房子周围的墙上还覆盖着长长的大高梁秸秆。  窗台上矗立着一块普普通通的贴有画报的窗框,窗框周边有围粱,旁边另有一根平板支撑着屋顶。  高梁秸秆被竖直地绑在围粱上,形成了紧密的覆盖层。  它们的外表涂抹有灰浆,内里有一层薄薄的泥土灰浆层,围粱里也有一层高粱秸秆,而且高粱秸秆也有涂层,里层的高梁秸秆就如同房屋的内壁一样,但围粱与墙壁之间却完全是真空的。

  用泥土烧制成的砖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谷壳和短的稻草则是枯结材料。  砖头是以图7—18所示的方式在太阳下自然晒千的。  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要用到这些砖头,如图7—19所示。  如我们所见,房屋的基石是用烧制而成的硬砖砌成,这种方式堆砌而成的基石能阻隔地下水,但却会导致砖头变软,因此墙容易坍塌。

图7—18  目然晾干的砖

  当经过白河时,我们看到沿岸有许多用于烧制砖头和粘土的窑,这些砖头和枯土被堆放在岸边,面积大约有800英尺,而白河的后面则堆放有许多捆烧窑时作为燃料的高梁秸秆。

  有时燃料很难得到,因此非烧制的砖头也被广泛使用。  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减少建设过程中所需烧制砖头的数量,图7—20所示嘉兴城墙便是其中的一个成功事例。  该城墙中,四层烧制的砖头中间就会用一层薄薄的砂浆隔开。

图7—19  建房所用到的砖头

图7—20  嘉兴城墙

  除了可用作食物、燃料和建材的作物之外,还有些作物可以用于纺织品和纤维生产。  这些作物也被广泛地种植,而且每年的产量巨大。在日本,在略多于2.1万平方英里的耕地上种植这些作物养活了约5000万人。  在1906年,棉花、麻、亚麻和其他纺织纤维的产量就超过了7550万磅,种植面积达到7.67万英亩。  其余14.1万英亩则种植纸桑葚和三桠等一些用于生产纸张的材料,它们的产量是1.15亿磅。另外1.4万英亩的耕地上产有9200万磅编席子用的材料。  除此之外。还有95.7万多英亩的耕地种有桑树,以饲养桑蚕。  每年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丝绸达到22389798磅。  1860平方英里的耕地生产出3亿磅的纤维和纺织材料,因而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就削减为19263平方英里。  而茶的种植面积有12.3万英亩,比粮食的种植面积小。  但1906年的产量是5890万磅,收益大约是500万美元。  然而以上的陈述并不足以说明这21321平方英里耕地的生产能力,除了这些食物和其他一些知名的材料能产生收益,稻草和木屑编织制作而成的装饰品也可产生236.5万元的收益;用稻草编织袋子、制作篓子和草席能产生600万元的收益;用竹子、柳枝和树藤制作小饰品能产生108.5万元的收益。在了解了这些农户的家庭产业后,我们估计1906年日本5453309户的农民在小商品生产等副业上的收入就达到2052.7元。  若中国和朝鲜也能有相应的统计数据,则更能说明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优势已得到充分的利用。

  经济、工业发展中产生的优良传统和自古以来要求勤俭节约的美德使人们日益面临巨大压力。  在与西方国家交流的过程中,这些优良传統不应该受到西方浪费之风的影响而被丢弃。  相反,这些美德应该对舰在正迅速发展的机械制造业产生有利的影响。  人们的劳动应被尊崇,传统和美德应作为令人信服和满意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代代相传。

  在这些国家,廉价、迅速的长途运输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随着它的发展,大量的煤炭、矿产资源以及水力资源都会得到充分利用,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燃料需求量大而产生的压力。  另外,森林管理工作的加强也会于一定程度缓解建材需求的压力。  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东方人自古以来就实行了一套效果显著并意义深远的做法。  但是,现在距全世界范围内按照东方人的做法实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只剩下不到100年的时间。  当水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且被以电流的形式运送到山脚、峡谷和平原地区时,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让它们尽可能地发挥作用,以减轻这些地区燃料需求的压力,减少人们S工作量。同时,尽量依靠它们提高家庭的副业生产中劳动力的工作效率,加强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使孩子们远离拥挤,在良好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注释:

[1]一个完整的线相当于4英尺高、4英尺宽、8英尺长(4′x4′x8′),128立方英尺的木材量——译者注。

[2]台湾当时被日本占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