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人类文明——《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第二章

第四节 当代全球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问题逐渐从地区性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国际社会和各国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污染控制技术解决不了日趋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改革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和政策,按照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的要求,控制人口,改变现有生产和技术结构,减少资源消耗,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人类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1980年,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中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报告指出:当代存在的发展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传统发展战略造成的。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全球发展战略,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这一战略思想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与模式,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强调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它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的目标是不仅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务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而且还要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保护生态资源,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发展指标上与传统发展模式所不同的是,不再把GNP、GDP作为衡量发展的惟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人类走向新的繁荣、新的文明的重要指南。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首先要发展。认为停滞发展是消极的,是没有出路的,它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与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贫困,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把承认各国的发展权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2)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以生态系统的支撑能力为基础。要使环境与资源的基础长期保持稳定,使经济发展具备可持续性,必须把环境与发展结合起来。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也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特别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要强化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对可再生资源不断增殖,永续利用。

  (3)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代际公平,即当代人享有物质和环境方面的权利,后代人同样也应该享有这方面的权利。当代人在利用环境和资源时,必须考虑到给下一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本,包括环境资本。

  (4)强调建立和推行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应当尽可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少排放废物,特别是少排放有害环境的废气、废水、废渣,实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生态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去代替那种靠高消耗、高投入以及大众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  

  (5)强调人类应当珍重自然,爱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对自然生态资源要精心保护、合理开发、持续优化。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自然生态是一种可以任意盘剥和损坏的对象,而不是把它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基础和生命支持系统的错误态度。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全面描述了从当时到21世纪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行动蓝图。从文件内容及各国有关实施《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的综合情况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了经济、社会、技术各项变革的长期动态过程,它要求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条件和特点,探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虽然世界上不存在一种统一的、普遍适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但从国际社会和各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战略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

  (1)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增长模式。传统增长方式的核心是单纯追求经济产出的增长,把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当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代名词。就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而言,这种增长方式忽视了经济、社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与资源的高消耗来换取经济的产出。

  转变传统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是:修正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把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纳入经济核算,把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在更为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指标下;逐步取消各种使用资源的补贴,使资源价格充分反映其“稀缺性”,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增加对各种污染的收费,使污染者完全补偿其污染环境造成损失的成本。

  (2)变革消费观念,发展适度消费的新大众消费模式。以大批量物质消费和“用过即扔”的现代大众消费模式是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社会动力。在这种模式下,大众消费和大规模生产相互促进,大量的物质产出带动了大量的物质消费,一波又一波的大众消费浪潮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在惊人的消费增长中,发达国家消耗着世界上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的自然资源和物质产品,以其占l/4的人口消耗了世界商业能源的8O%。其中北美洲的人均消费是印度或中国的20倍。以全球资源和环境承載力,根本不可能使世界人口都维持西方现有的消费水平。有些学者估算,如果世界人口达70亿人时,都按照西方的消费水平来消耗能源和资源,那么,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将需要10个地球,而不是1个。

  (3)转变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首先,需要发达国家改变其超出必要物质消费限度的模式。这种以越来越多的物质消费为目标的消费模式导致环境的二次、三次污染,对资源的浪费呈指数形式增加。绿色消费模式则是致力于减少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相应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同时,发展中国家应该选择与环境相协调的、低资源能源消耗、高消费质量的适度消费模式。

  (4)开发同环境相协调的技术,发展同自然相容的产业体系。从技术根源讲,工业革命初期以来,人类所造成的全球性环境危害,与人类发明和创造的某些生产技术不无关系。例如,蒸汽机只能利用能量的不到20%,其余的能量全部以废热的形式转变为“熵”;以后发明的各种发动机也只是提高了一部分能量利用效率,并没有在可再生能源、洁净能源技术上有太大的突破。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是人类有意识引导科学技术以适应环境保护的一种尝试。

  (5)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就经济、社会体系角度而言,环境问题是市场不完整及运转失效的一种表现,成为一种“公害”,需要政府的干预行动。政府不论是采取直接行政控制和提供服务,还是采用间接经济手段,都要逐步建立相应的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从发达国家有关法律的实施过程看,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一系列环境状况指标有了较大的改善,说明其采用的法律制度是有效的。但是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有些环境问题还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需要继续完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6)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他们的日常行为在很多方面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一旦他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就会为环境保护提供持久的动力。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大多是在公众环境保护运动的冲击下发展起来的。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一些国家在迈向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联合国于1993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检查《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比较广泛地纳入了各种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行动日程,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都增加了环境保护的贷款,并把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其他贷款的重要条件。国际环境公约实施、特别是履行有关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和联合国环境署的管理下,全球环境基金(GEF)经过3年试行之后已正式运转。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多边基金也对发展中国家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起到了推动作用。

  世界各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或“21世纪行动计划”,确定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任务和计划。我国已着手改革保护环境的政策和体制,包括减少和取消有关能源、水资源等开发利用的经济补贴。发达国家制定了新的法律和政策,如制定国家环境计划或方案,指导政策制定和实施,应用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环境标志等新的环境管理手段。越来越多的公众、各种环保团体、社区组织和企业参与到了环境保护行动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