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2010年年度总目录

第一期

怎样寻求世界历史上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原因
——纪念新中国建立60周年  庞卓恒(3)

中国古代市民争取话语权的努力——对唐朝“罢市”的考察  宁 欣(13)

“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  葛金芳(18)

王阳明巡抚南赣经费研究——以盐法为中心  黄国信(33)

1600—18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估算  刘 逖(39)

农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  沈志忠(5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GDP下降之影响因素研究  刘 巍(58)

新中国60年国家财政收支变化  赵云旗(64)

新中国“三农”政策的四次重大选择  郑有贵(73)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农村的实物借贷  赵学军 吴俊丽(80)

度论胡商在丝绸之路上的活动以及中原王朝对待胡商的政策  李瑞哲(90)

论浙商的两种传统  郑 绩 卢敦基(97)

简论儒家财富观  周桂钿(104)

都城的繁荣依赖政府的货币开支——论汉代都城赋的货币思想  沈端民(107)

国学大师章太炎经济思想论析  蔡志新(110)

学科与学派:中国经济史学的两种分类——从梁方仲的学术地位说起  赵德馨(117)

新经济史学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体系:一个分析框架  陈立兵(121)

第二期

“加州学派”与18世纪中欧经济史比较研究  杜恂诚 李 晋(3)

《册府元龟》所载“两税法”史料辨误  沈世培(16)

奢侈性消费与晚明士商的身份认同  原祖杰(18)

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  刘 军(25)

从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兴衰  张 丽 骆昭东(32)

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水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衷海燕(41)

上海经济的历史成长:机制、功能与经济中心地位之消长(1843—1956) 张忠民(49)

乡镇财政的早期近代化:立足于清末的考察  张 霞 邹进文(60)

新中国六十年来工业化发展时段标准的确定
——基于世界银行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的研究  骆祖春 高 波(70)

1950—1962年中国土地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黄少安 孙圣民(76)

世界农业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功效  彼得·考克莱尼斯(84)

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舒小昀(91)

浅论商朝时期的商业思想  柳思维(98)

论中国古代货币范畴的特点  马 涛 宋 丹(103)

当代国外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基于《国外社会科学》的综述  瞿 商(111)

近代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文献的述评与展望  陈 昭 刘 巍(115)

第三期

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论西方汉学中的“唱盛中国”流派  卢汉超(3)

农民家庭行为、产量选择与中国经济史上的谜题
——一个考察中国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微观视角  赵红军(12)

“中世纪城市革命”论说的提出和意义
——基于“唐宋变革论”的考察  宁 欣 陈 涛(23)

复杂的历史,需要复杂的头脑——从“黄宗羲定律”说开去  王家范(31)

论卜凯在安徽宿州的农业改良与推广  杨学新 阴冬胜(41)

合作运动与乡村经济的近代转型:以江苏省无锡县为中心的考察  汪效驷(4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居民的福利变化  姚明霞(53)

当代中国交通发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胡鞍钢等(57)

宋元图书的刻印、销售价与市场  周生春 孔祥来(64)

明清印刷书籍成本、价格及其商品价值的研傲视群雄  (美)周启荣(76)

试论中国传统雕版书籍的印数及相关问题  何朝晖(88)

《盐铁论》引书用书蠡测  龙文玲(100)

中国古代贫富差别思想述评  钟祥财(109)

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  张海英(118)

第四期

中国市场经济的由来——市场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赵德馨(3)

特殊压力下集体行动的逻辑——对计划体制的一个经济学解释  钟祥财(9)

国际经济史学研究的新趋向——从第十五届世界经济史大会谈起  王玉茹 张 玮(15)

唐宋转折视野之下的赋役制度研究  包伟民(21)

南宋时期乡村集市的演变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陈国灿(25)

交通与经济的互为制约——以近代中国西部省份为例  戴鞍钢(31)

近代徽商“解体”辨  冯剑辉(37)

珍贵的徽商经营账簿——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账簿文书介绍  马勇虎(45)

从商事立法看山西票号的近代化转型  王志东(50)

棉花统购、棉布统购统销政策与手工棉纺织业  徐建青(58)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观与人地关系的历史互动  张连辉 赵凌云(65)

国民经济调整中江苏农村的退赔问题研究  柳 森(74)

《中庸》、《大学》的经济思想暨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耦合  周建波(83)

评“末业,贫者之资也”  蒋福亚(87)

反映唐代义商与唐代财富观的三方墓志  龚 静(94)

晚明经济思想史上的一大发展——《崇邑蔡侯去思亭记》的评释  陈学文(100)

古希腊罗马的经济共和思想  储建国(103)

《中国农学书录》新札  邱志诚(115)

从“不对称”解读货币制度结构和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大分流
评黑田明伸《货币制度的世界史》  何 平(119)

第五期

学术创新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以中国经济思想史为中心  叶 坦(3)

“手工工场”概念谬误的渊源  徐 滨(11)

论安格斯·麦迪森对前近代中国GDP的估算
——基于1600—1840年中国总量经济的分析  刘 逖(15)

试论我国盐税的起源  黄天华(22)

唐代铸币量考  钟兴龙(29)

南宋两浙路的市镇发展  吴业国(34)

清代集镇名实初探  邹逸麟(43)

中国商民运动论析  乔兆红(50)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立法  练育强(59)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  姚 昱(64)

“网络”视野中的中国企业史研究述评  皇甫秋实(74)

对我国近期“国进民退”争化的思考和建议——基于经济史视角的认知  胡晓鹏(81)

盐铁会议的岐异与缺憾:兼论中国古代商人资本的性质和历史作用  孙况昊(86)

回族崇商思想的历史形成脉络及现代审视  尹世玮(96)

论金朝的防灾救灾思想  武玉环(102)

20世纪30—40年代工业分散化思想述论  向明亮(107)

加藤繁与《中国经济史考证》  韩 昇(113)

攻克宋代物价史研究的难关——程民生先生《宋代物价研究》读后  马玉臣(121)

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的现代意义  徐毅(123)

第六期

睡虎地秦简“关市律”辨正  陈松长(3)

三国人口辨析  朱子彦 孙祥伟(8)

盐引·公债·资本市场:以十五、十六世纪两淮盐政为中心  卜永坚(15)

清代前期全国商贸网络形成  邓亦兵(25)

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李伯重(3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长三角农家收支、净余率与商品率的计量考察
——来自吴江县开弦弓村的经济分析  郭爱民(44)

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  唐博(57)

对新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考察——兼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考  汪海波(66)

建国初期广东侨批业管理政策的调整及影响(1950—1953年)  张小欣(76)

西方学界关于中世纪英国工资史的研究  王超华(84)

明治时期日本在华的调查状况与对华贸易的调整  曹 雯(92)

冷战偏见下的“中苏经济攻势”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认识  姚 昱(102)

《孔门理财学》——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百年始步  叶 坦(108)

传统语境下的“发展经济学”:略论晚清重商思想的分期与演变  缐 文(111)

晚清嘉兴学者许楣、许梿的货币理论述评  蔡志新(116)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