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理财学》——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百年始步
【作者简介】叶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京),2010.8.26.⑻
如果说,研时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或是探索“看不见的手”与司马迁“善因论”的关联,都是提示中国古代思想对西方经济学术的影响;那么近现代国人陆续远渡重洋步人西方经济学坛,留下一代代人的深深足迹,则印证了世界文明包括经济学都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史实。然而,现今即便人们热衷于称颂张培刚等先生对于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却很少注意距今百年就有中国人在西方经济学坛崭露头角,而且对西方学界产生影响最大的竟然是“冷门的”中国经济思想史!
距今整整一百个年头的1911年,先后获得中西双重“最高学位”一一从清代进士到美国博士的陈焕章,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了博士论文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自译《孔门理财学》),这是迄今所知国人在美国正式刊行的首部经济学系统研究专著,在经济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学经济的可能很少知道陈焕章,但研究儒家文化的对他却是无人不晓。
陈焕章(1880—1933),字重远,广东高要人。八岁始“谒圣”习国学,后人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与梁启超同学。他曾任澳门《知新报》主笔,撰文倡明孔学,支持变法维新,还在广州时敏学堂任教并任学堂监督。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翌年联捷进士(中举后随即考中进士,故为“联捷”),朝考点内阁中书,人进士馆。他1905年奉派为留美学员,1907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就是英文版《孔门理财学》,当年即作为该校“历史、经济和公法研究”丛书的第45、46卷112、113号,同时在纽约和伦敦出版,精装两册共756页。次年,陈焕章归国,在上海创“孔教会”任总干事,与严复、梁启超等联名致书国会请定孔教为国教,并创孔教会。后出任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和国会参议员等,还在北京办《经世报》,任总编,并撰《孔教经世法》巳被译成外文广为流传。他还在京发起建“孔教总会”会堂,后创立“孔教大学”,自任校长;1930年在香港设“孔教学院”,任院长,1933年在港病逝。
作为康有为门生的陈焕章,其人以倡孔教、兴儒学为己任,其学新旧交汇,中西贯通,其著《孔教论》影响很大;《孔门理财学》则是“儒学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典案,旨在“昌明孔教,以发挥中国文明之意思”。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共九篇三十六章——“通论”部分:第一篇“孔子及其门派”、第二篇“经济学与各科学之关系”、第三篇“一般经济原理”;“消费”部分:第四篇“消费”;“生产”部分:第五篇“生产要素”、第六篇“生产部门”、第七篇“分配”、第八篇“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公共财政”部分:第九篇“公共财政”;最后是“结论”部分。作者是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分别讨论孔子及其学派的一般经济学说及其在消费、生产、分配、公共财政等方面的思想,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史实与其他学派的经济思想进行研究,梳理出中国古代经济学说的大致脉络和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基本力.法。
书前有中文教授夏德(Fricdrich Hirth)和政治经济学教授施格(Henry R.Seager)r的序言,高度评价作者采用西方经济学框架对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所做的研究,施格指出作者熟知英文经济学文献,故能比较东西方文明;认为读过此书的人将确信,儒学既是伟大的经济学体系也是伟大的道德和宗教体系,其中包括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解决今日中国严重问题的必要因素。作者白序阐明其“首次尝试系统地介绍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原理”,说明在孔门之外还比较研究了管子、老子、墨子、商鞅等的相关思想,提出经济理论研究最好结合经济史,注重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强调其研究是对“独立于西方而发展的中国思想和制度的考察”,说他尽量“避免以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视点解读中国古代文献”,其论断建立在原典及其精神之上。在他看来,儒家文献是宝藏,作为“采矿者”的他要向世界“献宝”,即以英文系统介绍孔子的经济理论。他的结论——“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中国将无疑地成为一个强国”,那时“孔子的大同世界将会到来”。1912年5月13日,陈焕章在讲演“《孔门理财学》之旨趣”中再度详论此书宗旨,称理财学即“以义理财之科学”,其书实可名为《中国理财学史》又可名为《中国生计史》。
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cr Karl Hcisenbcrg)有段名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最富成果的发展几乎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思维方法的交汇点上。它们可能起源于人类文化中十分不同的部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化环境或不同的宗教传统。因此,如果它们真正地汇合,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之间至少关联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发生真正的相互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期将继之以新颖有趣的发展。”《孔门理财学》正是如此,这部蕴涵中西文明的著作有其特殊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引起学界的高度注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胡寄窗先生指出,这是“中国学者在西方刊行的第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名著,也是国人在西方刊行的各种经济学科论著中的最早一部名著”。《美国历史评论》称作者“做出了破天荒的成绩”,据说哥伦比亚大学后来的博士论文答辩也有以此书观点提问的。1912年威斯康星大学著名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博士罗斯(Ed ward Alsworth Ross)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书评,认为陈焕章打通了中西经济传统,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学接上了孔子以来的中国伦理学和社会学资源而得以相互补充,使得《孔门理财学》在浩如烟海的西方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更值得注意的是,时任名刊《经济学杂志》主编的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同年在该刊撰发评论,提出“在陈焕章博士这本博学而令人愉悦的书中,有大量的内容人们将会引述”,同时也指出了不足。熊彼特(Joseph Alois Sehumpetc,)在《经济分析史》中提出中国“没有留传下来对严格的经济课题进行推理的著作,没有可以称得上我们所谓‘科学’著作的”。但在注释中以转折门吻请读者参考包括陈著在内的三部书。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儒教与道教》开篇所列文献中也有《孔门理财学》,说这是“站在康有为的现代改革派的立场上描述儒家学说”,韦伯对王安石的评论与此书也有关。此书出版后许多刊物如《中国维新报》、《独立报》、《美人历史评论报》、《东方评论报》、《字林西报》等都有评介,可见影响之大。一些西方人正是通过此书了解中国及中国经济思想,并影响西方经济与政策制定。如罗斯福政府的农业部长华莱士(Henry Agard Wallace,后任美国副总统)力主参考陈焕章论述的中国常平仓思想制定美国1938年“农业调整法”,奠定了美国当代农业立法的基本框架。
此书能够产生这样大的影响,与作者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是分不开的。《大学》中的“生财有大道”启迪了陈焕章中西学术贯通之道,他探本溯源、援古证今,力图汇通中西学理,赋予儒学以新义,并从中探寻拯救时弊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其以西方经济学的框架来阐释儒家经济思想,但他是以深厚的国学积淀和英语世界能够接受、理解的方式,沿着思想发展与制度演化的历史脉络,来诠释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中国经济思想发展轨迹,这也标定了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百年始步。
哥伦比亚大学破格资助中国留学生的著作出版,这是很特别的。此书出版百年来在西方连续再版,直到1973年、1974年、2002年、2003年都有出版。2002年英国托马斯出版社(Thoemmes Press)版有著名学者摩根。威策尔(Morgen Witzel)的导读,其回顾并分析了中国经济自19世纪以来由盛至衰的历史过程,再次肯定陈焕章的特殊贡献,说是从此书“我们不仅能获得以中国为基础的经济理论的强有力的陈述,而且指出中国经济在未来可能如何进步的富有吸引力的暗示”。这是意味深长的。但我国直到2005年才有岳麓书社影印英文版问世,2009年10月分别出版两种中译本,即《孔门理财学——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翟玉忠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孔门理财学》,宋明礼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但应看到,作者并非可以“避免以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视点解读中国古代文献”,如说其老师克拉克(John Bates C1ark,陈译“葛勒克”)的学说与《大学》暗合,再如“井田制类似于现代的社会主义”,甚至说中国人的整个经济生活都更具社会主义性质等等,连凯恩斯也有“牵强”之叹!像鲁迅就笑话陈焕章和他的《孔门理财学》能获博士学位,连作者的尊孔同路人如辜鸿铭也不买账,一些学者也对陈论不以为然。
另外,早于陈焕章就有国人在西方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并获博士学位。如师从名家费雪(Irving Fishcr的留美学生陈锦涛(Chcn Chin—tao),190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社会流通的测算》(Societary cietary Circulation);留德学生周毅卿(Tsur Nyok—ching),1909年以博士论文《宁波工商业经营方式研究》获得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韦伯《儒教与道教》所列文献中也有此作,可惜商务印书馆著名译本将周毅卿译成“牛庆祖”,直至2008年12月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最新修订版”也依旧,即便在经济学领域也很少有人注意这些。
无论前人(包括不止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怎样重视和肯定经济史学,现今中国的经济学诸学科中它仍属“冷门”。在诸多原因中,不能充分了解经济史学的学术价值与学理优势是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经济史学不仅颇具本国经济学术特色和科研历史传承,而且最早在西方经济学坛崭露头角,并蕴涵未来发展的强劲生命力。
转自《经济史》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