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韩非子的消费思想

  【内容摘要】韩非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在谈到法治问题时阐述了他的消费欲望观、消费道德观、消费与需求关系观、奢侈消费观,这些观点有对有错,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韩非子;消费思想;以法治国;消费欲望

  【作者简介】尹世杰(1922—),男,湖南洞口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学(湖南长沙410081)。

  【原文出处】《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德),2009.1.43—47

  韩非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创立了以法治国的理论和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体系,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武器。他的巨著《韩非子》55篇,内容极为丰富。书中直接论述消费经济的不多,但谈到法治问题时,有些却牵涉到消费问题。他在这方面的一些观点,值得研究。因此,我们在这里作些初步探索,以供讨论。

一、消费欲望论

  任何人都有各自的消费欲望,人们的消费行为,都源于消费欲望。任何人满足自己的欲望,首先是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要求得到满足,这是人之常情。韩非子对人的基本消费,很重视。他说:“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胜)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韩非子·解老》)“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谁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日无也,皆养生之具也”(《韩非子·定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韩非子·安危》)。

  但他又不重视人的消费欲望,认为治民,主要是法治,“不从其欲”,“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韩非子·心度》)他强调以法为本,不能讲人的欲望。他甚至认为“祸莫大于可欲”,“祸难生于邪心,邪心生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育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故曰:祸莫大于可欲”(《韩非子.解老》)。认为一切祸害,都来自人的欲望。这里笼统地反对人的欲望,就有问题了。人的欲望,有正常的、正当的欲望池有不正常的、不正当的欲望.需要具体分析。正常的、正当的欲望,需要尽量予以满足;不正当、不正常的欲望,当然应该反对,“不从其欲”,决不能说人的一切欲望,都会带来“祸”、“乱”。不能把“欲”与“本”(韩非子所说的“法治”)完全对立起来。韩非子在这里不区分人的欲望的具体内容和趋向,一味否定人的欲望,这是不对的。

  韩非子还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绝大多数人都贪得无厌,因此他反对“足民”。他还反对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观点,认为“夫以殆辱之故而不求于足之外者,老聃也。今以为足民而可以治,是以民皆如老聃也”(《韩非子·六反》)。接着他以夏桀贵为天子而不知足为例,认为“则虽足民,何以为治也”(同上)。这些说法也有问题。众所周知,人们的欲望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如消费品供应的及时满足)而不断得到满足,怎么能说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知足呢?韩非子发展了他的老师荀子的人性论理论,提出了“自为”的人性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畏罪,人莫不然”(《韩非子·难二》)。“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奸劫轼臣》)。他还认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韩非子·心度》)而且还提出:人的一切行动,都以利益关系为转移,“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样,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物质利益关系,人不成其为人了。

  也正因为这样,他完全否认人的正常欲望,只讲“利”,不讲“欲”。韩非子从“自为”的人性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行为,甚至会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韩非子·备内》)。为了利,甚至希望人早死,这还有什么人性呢?在家庭内部,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完全是利益关系,其至不惜杀自己的女儿,“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六反》)说这些话,完全灭绝人性,这是以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来对待人们的一切行为,包括消费行为在内,把极端自私自利的行为,作为人的本性,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还有什么正当的、正常的消费欲望呢?否认人的消费欲望,人怎么进行合理的、正常的消费呢?韩非子这些论述是极其错误的。

二、消费道德论

  任何人在消费过程中,必须有消费道德。我们的消费生活,应该反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消费道德,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但韩非子却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是赤裸裸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相互利用,勾心斗角的关系,完全否认道德的作用。他片面强调“故不务德而务法”,完全否定了道德教化的功能,是一个极端的功利主义者。这样,在消费领域还有什么消费道德可言呢?消费领域没有道德,都是自私自利,以利为本,人们怎么进行正常的、合理的、文明的消费呢?出现这种消费风气、社会风气,人们怎么能安居乐业呢?下面我们就从消费方面简略地说一下韩非子“以法代德”的问题。

  韩非子特别强调以法治国,强调竣法严刑。“夫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之所以尊者,权也。……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心度》)。他还提出:“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韩非子·六反》)法律严明,赏罚分明,国家就富强了。

  他还明确提出了“以法为本”的问题,“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本治者名尊,本乱者名绝”(《韩非子·饰邪》)。他甚至片面强调法治,不要仁义道德,“故有道之士,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知用民之法也”(《韩非子·说疑》)。“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韩非子·五蠹》)。他其至明确地反对仁义道德,“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故明主急其功而缓其颂,故不道仁义”,“故明君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不道仁义”、“不务德”,那样有些人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会做出损人利己、灭绝人性的事。人们的消费,是社会生活一个极其重要、极其普遍的方面,在消费领域经常出现一些不讲仁义道德的情况,人们怎么去过平安的、和谐幸福的消费生活呢?

  这又牵涉到韩非子的人性论了,人性恶,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名利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障士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他还提出为政者搞管理,也必须考虑物质利益关系。他还举了中山国的相国乐池带领一百辆车马去赵国,走到半路,队伍就大乱的故事,引用了那个指挥者的说法:“公不知治,有威足以服之,而利足以劝之,故能治之。”(《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以“利”来解决各种问题。还要什么仁义道德呢?这个社会还能“治”吗?

  韩非子还认为,在消费过程中,有的人以佳羹美食对待客人,也完全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利害关系。他以主人雇工耕种能以美食招待雇工为例,“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尽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完全成为一种相互利用的物质利益关系,这种消费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就把人的消费完全丑化了。

  韩非子还认为,提倡仁义道德,对治国毫无益处。他还极力反对孔子、墨子等讲的仁义道德,“博习辩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则国何得焉?修者寡欲如曾史,曾史不战攻,则国何利焉”(《韩非子·八说》)。仁义道德,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怎么能否定呢?

  韩非子还宣扬古代一些人在消费方面出现不讲道德、导致灭绝人性的故事,“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白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首子而进之”(《韩非子·二柄》)。他讲这些故事的目的,本来是要君主使用一些权术,不让下面的臣子知道他的爱好,以便对付下面的人,以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但提出这些完全灭绝人性的例子,又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对社会风尚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有浸透了“利”、灭绝人性的人,才乐于说出这些事例!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研究,韩非子强调法治,有一个观点还是可取的。他提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举了一些例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亲人犯法也要判刑,“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亲不骄也”(《韩非子·王道》)。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否定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错误观点,在古代封建社会有这些思想,是可取的。

  韩非子还强调,统治阶层在消费方面也要依法行事,他举了鲁国宰相公仪休嗜鱼不受鱼的故事,“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子仪不受……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公子仪作宰相,不受下面送给他的鱼,以免“枉于法”,这个故事把消费与他们强调的“法”结合起来,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可取的。

  这里还有个问题值得研究,韩非子一方面提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同时又提出在消费方面要强调等级消费,要按他所说的“功”安排消费等级,“贵贱不相逾……治之至也”(《韩非子·有度》)。他还提出:如果王公大臣的消费不按等级,君主又不加以禁止,就会造成亡国之祸,“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太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他还举了晋国的例子,“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法律上规定不同官员,在消费方面有不同的等级,要按等级进行消费。讲等级,与前面说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自相矛盾?这也是值得研究的。

三、消费与居民收入关系论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都取决于收入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必须发展生产。如何发展生产?韩非子强调以农为本。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綦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韩非子·诡使》)“不务本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韩非子·八说》)。他还强调,要增加居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以小功妨大务,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纤,则人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韩非子·难二》)。他强调“富国以农”,“夫耕之用力也多,而民之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韩非子·五蠹》)。

  在古代封建社会,强调以农为本,要加速发展农业生产,这是对的,必要的。但农业与工商业要协调发展,才能增加消费品的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因此,强调重农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工商业的发展。但韩非子却又很明确地提出重本抑末的主张,“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也”(《韩非子·五蠹》)。认为工商业囤积居奇,牟夺农民的利益,这种人多,就会影响“治国之政”了。他还把这些工商业者作为“五蠹之民”,要“除”掉!这就成问题了!

  从消费领域来说,要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专靠发展农业生产是不行的,必须使农、工、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质量。这些情况,虽在古代也是人所共知的。韩非子反对发展工商业,要把工商业者“除掉”,这对社会消费领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对人民的消费生活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因此,韩非子这些思想,是极其错误的!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即均贫富的问题,韩非子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因此,他反对征税于富人以济贫穷,“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韩非子·显学》),这样就会使“无功者得赏”(《韩非子·奸劫弑臣》)。有人认为,韩非子的这些思想是肯定贫富不均的存在是合理的。但韩非子又说:“论其赋税以均贫富。”《韩非子·六反》)韩非子在这些问题上,是否自相矛盾?是很值得研究的。

  还有个与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有关的问题,即韩非子提出社会保障的问题,他讲了齐景公“与二弟争民”的故事,要“惠民”,特别对孤寡老人,要加强社会保障,“发禀粟以赋众贫,散府财以赐孤寡,仓无陈粟,府无余财,宫妇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禄米。鬻德惠施于民也,已与二弟争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里值得研究的是,如果韩非子真正认识到“惠民”的重要,真正搞社会保障,那就很好了;如果只是“与二弟争民”,才“惠施于民”,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四、俭奢消费论

  俭、奢消费问题,是消费领域的核心问题。我国自古以来,在俭奢问题上争论不休,主俭者有之,崇奢者有之,有的还自相矛盾。韩非子对这个问题,也说得比较多。有些说法也自相矛盾。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韩非子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消费,提出奢侈“养殃”的消费思想,认为统治者贪图享受就是“养殃”,“人主乐美宫室台池,好饰子女狗马以娱其心,此入主之殃也。为人臣者尽民力以美宫台池,重赋敛以饰子狗马,以娱其主而乱其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韩非子·八奸》)。把这种“养殃”作为“八奸”之一。他还认为,大搞奢侈消费,会遭“亡国之祸”,“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财货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他还以秦穆公伐西戎为例,先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得到后,“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秦穆公得知这些情况后,“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故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他还提出,对下面的官吏们搞奢侈行为,君主不加以禁止,使他们贪心漫延,也会导致亡国之祸,“宫室供养太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因此,他提出:“是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韩非子·解老》)这些说法,都是很正确的。

  韩非子还强调,人们的消费要量人为出。他说:“举事有道,计其人多,其出少者,可为也。……凡功者,其人多,其出少乃可谓功。”(《韩非子·南面》)他还提出,要“人多”、“出少”,就要节俭,“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人多。人多,皆人为也”(《韩非子·难二》)。“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韩非子·解老》)。“财用足则轻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韩非子·六反》)。“独以贫穷者,非侈则惰也。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家庭的贫富,取决于消费生活的奢侈与节俭,奢侈则家贫,节俭则家富。这些说法是可取的。

  他还提出,富贵的人搞奢侈消费,骄奢淫逸,甚至会夭死,“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韩非子·解老》)。韩非子还认为,人福贵了,搞奢侈消费,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曼理皓齿,说情而捐精。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韩非子·扬权》)。他还认为,搞奢侈消费,还会“穷身”,“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韩非子·十过》)。因此,他提出消费要适度,“圣人”就是如此,“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韩非子·解老》)。倡导适度消费,这是很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

  韩非子还认为,人的生活要安静,爱惜精神调养:“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不爱精神不贵处静,此甚大于兕虎之害。”不爱惜精神调养,比猛虎的危害还大。“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以上均见《韩非子·解老》)。不安静养神,就会为淫奢所诱惑,思想就混乱了。在消费生活中,强调“恬淡平安,”强调精神调养,这也是很好的,必要的。

  韩非子虽一般说主张节俭,但在有些情况下又反对节俭,认为统治者也可以搞奢侈消费,“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虽毕戈驰骋,撞钟舞女,国尤且存也。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韩非子·备内》)。过分的节俭,损害了统治者的身份等级,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里又强调等级消费,这和讲节俭又自相矛盾了。

  他还反对均贫富,“今上徵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而欲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韩非子·显学》)。认为“徵敛于富人”以济贫民,就会影响“节用”,甚至“兴侈惰”,这就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消费思想,有某些精华,如“法不阿贵”,在法律前面,人人平等;统治阶层大搞奢侈消费,就是“养殃”等这些是很正确的;但也有大量的糟粕,特别是以法代德,把人与人的关系,完全看作是尔虞我阼、相互利用的关系,这种极端功利主义,败坏社会风气,破坏消费和谐、社会和谐,危害很大。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这里,我们认为。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以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并坚持以德为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反对一切奸巧欺诈的行为,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相互关照,和谐协调。这样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促进合理消费、文明消费的基本条件。

  第二,要千方百计,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尽量缩小收入差距、消费差距。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第三,在消费生活中要强调节俭消费,反对骄奢淫逸。要弘扬黜奢崇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要提倡高层次的消费欲望、消费需求,反对低级庸俗的东西。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文明消费、科学消费,使消费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从居民消费来说,要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就必须有相应的消费品。这就要发展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从当代的情况来说,不仅要发展农业、工商业,而且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特别是发展文化教育,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这是提高消费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A Brief Discussion on Hanfeizi’s Consumption Thought

Yin  Shijie

  Abstract: Hanfeizi is a master of the Law School in the early Qin dynasty of China. In stating his view of “rule of law”, he expounded his thought about consumption desire, consumption mor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demand, luxurious consumption. Some of his points are right, some of them are wrong. We should make a good study of them to introduce them into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Key words:Hanfeizi; consumption thought; rn|e of law; consumption desire 

原载《经济史》2009年第4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