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飞鸢

  墨子,姓墨,名翟,楚国鲁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司马迁《史记》中说他“或孔子时,或孔子后”。史学界一般推测.墨子大概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的公元前468年至前388年之间(有关墨子生卒时间,众说纷纭,本文取詹剑峰先生在《墨子的哲学与科学》一书中的说法。人民出版社,1981)。墨子不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而且还是自然科学家。

  春秋时代,列国争雄竞霸,战争连绵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出身于贫民家庭的墨子针对这些现状沉痛于心,他深感光靠一人之力和一技之长难救人民于水火,必须懂得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听说儒学大师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馀人,散布在各地或辅佐为官,或开馆授徒,墨子就也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之途。他在学习儒学之时,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实践相对照,吸取其精华之馀。深感儒学的一些说法也是不现实的,要济世救人就得有符合社会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的新思想产生。他结合夏礼,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指出儒家思想的不足,宣传夏代节俭、薄葬的好处,受到了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欢迎,许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门下。墨家学派开始形成,且声势浩大,在当时与孑乙子创立的儒学并称显学。

  墨子思想的形成与他对当时各家学说的认真思考有关.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淮南子·要略》称“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墨子长期生活在“有夏之居”的楚国鲁阳,自然也会受到周围浓厚夏文化的影响。与诸子百家相比,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带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墨家学派的很多人都是“百工”,他们直接参加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并在实践中发现、总结出了不少科技知识与科技理论。

  墨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而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主要在《经上》、《经下》等篇中,墨子探讨了原始的元素论、朴素的原子论及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近代数学、几何学、力学、光学、影像学、天文学,都可以在其书中找到端倪,有许多方面完全可以和古希腊科学相媲美。

  《墨经》中提出了有关几何学的“倍”、“平”、“同长”、“中”、“圜”等概念,把涉及几何学的点、线、面、体,分别称为“端”、“尺”、“区”、“体”,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定义,论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有关四边形、直线等论述,也与欧几里德几何学几相一致。《墨经》涉及的几何学如此精深.以至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墨家思想所遵循的路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欧几里德式的几何学了。”

  在物理学方面,《墨经》提出了时间、空间概念:“久,弥异时也。久,古今旦暮”,“宇,弥异所也。宇,东西南北。”并且知道,表示空间的“宇”,无穷无尽,表示时间的“久”,无始无终。《墨经》还探讨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始,当时也”,“动,或(域)從(徙)也”,“止,以久也”,认为有限时间的初始。是指运动开始的一刹那,运动即是物体在空间的位移,所谓的停止,是物体在相对确定位置上的时间上的迟缓、迁延,是相对于“动”的“止”。

  在力学方面,《墨经》提出:“力,刑(形)之所以奋也。”不仅给力下了定义,而且认识到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失而不正,说在得”,“贞(负)而不挠(桡),说在胜”等表述,实际阐发了杠杆原理。李约瑟认为,“墨家已有如阿基米德所说的全部平衡理论”。《墨经》还分析了有关滑轮、斜面、物体平衡受力等各种现象,甚至对浮力、弹性等问题也有涉及。

  在几何光学方面,《墨经》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小孔成像,物影、双影的生成,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等方面。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先生早年研究《墨经》中的科技内容时曾指出:“从第一条影的定义起到第五条的光、物、影三者间复杂的关系为止,物理学中光学论影的部分已完备了。从此以下就是论物和像的关系了。第六、七、八条论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中物与像的关系。这样,光学中论像的部分也就完毕了。影论、像论有了,几何光学的基础打下了,首尾具备了。这样有条理、完整的记载,文虽八条,寥寥数百字,确乎可称二千多年前世界上伟大的光学著作。”

  墨子不仅有着丰富而深刻的自然科学思想,还有着精巧而奇妙的机械制造技术。《备城门》等篇中记有不少墨家弟子制作先进城防器械的例子。如起重机械“桔槔”,投石机械“藉车”,还有“渠答”、“转射机”等武器装备。

  墨子善于明察事物并加以分析研究,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同人类社会千变万化的诸多事情相联系,总结科学思想,进行技术发明。如他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满山的野橡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山民坑染布料,使人们有了多彩的衣饰。至今鲁山一带还有坑布崖等遗迹,坑布技术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他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思辩的高度,这就是后来他写在《墨子》一书中的名篇《所染》。

  墨子长时间观察鸟类飞翔现象,看到雄鹰在山乡平原之上、蓝天大野之间展翅翱翔时,翼翅平稳。尾羽叉开,而两翅极少振动,好像高悬空中:展开翅膀回旋扶摇时,又极为潇洒美观,慢慢体会到气流托升的原理.然后就用木头、竹子、纤维布帛制成木鸢,在凤凰山上借风力张扬到空中放飞,人们把它叫做竹鸢、飞鸢。经过后来长时间的不断改进,成为现在人们常见的风筝。《列子·汤问》一书中说:“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它不仅可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也可被看作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探索天空世界的先导。

  墨子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恰是他超拔于先秦诸子百家的独特之处,也获得了近现代学界的普遍承认和推崇。梁启超在《墨经校释·自序》中写道:“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矣。”方孝博在《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一书中也认为,《墨经》当中所包含的自然科学内容,“不特前所未有,当时亦无与匹,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自然科学著作.在世界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有极崇高的地位”。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也认为,“一部《墨经》无论在自然科学的哪一方面,都超过整个希腊。至少等于整个希腊”。前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称墨子为“唯物始祖”、“科技之圣”。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国科学思想史》中也说:“完全信赖人类理性的墨家,明确奠定了在亚洲可以成为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的东西。”

  应该说,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科技思想,体现着我们古代先贤的杰出智慧,至今仍然启迪着后人,教益着后人。而中国古代这些杰出的科技思想,为什么没有发展成后世完备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藉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增进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这依然是值得人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墨子学会,原载《文史知识》2011年第11期)

  

Comments are closed.